一番寒暄,那人問:“大王,不知何時與楚軍決戰?”
高長恭一聽,心中咯噔一聲:皇帝怎么坐不住了?
不是說得好好的,不求速戰,一定要和楚軍周旋,待其露出破綻,再全力一擊。
雖然皇帝過問前線軍務很正常,但高長恭從中使的傳話中,聽出不正常:
不對,一定是和士開那小人又在多事!
高長恭心中不快,但面上不動聲色,回答:“請回復陛下,一切,如戰前布置,絕不能急,否則極易為南賊所趁。”
“既如此,某便向陛下回復。”宦者姿態放得很低,和高長恭又說了一會,下山休息。
高長恭看著對方的背影,有些不安。
皇帝年少,太后又不顧大局,所以朝政為佞幸把持,此次楚軍北犯,和士開等人一開始竟然說“無需過慮”。
虧得國丈斛律光當機立斷,極力勸諫,使得皇帝下令調集軍隊,向鄴城集結,并且召集文武大臣議事,做出一系列布置。
否則,國家危矣。
現在,斛律光帶兵在外,和士開等人卻日夜圍在皇帝身邊,三言兩語,就能讓皇帝有朝令夕改的念頭,這樣下去...
高長恭想到了趙郡王高睿。
年初,高睿等人,極力要求太后和皇帝將和士開等佞臣貶出京城,結果被和士開反咬一口,高睿入宮后遇害。
自那以后,和士開氣焰愈發囂張,朝堂之上,一片烏煙瘴氣。
現在,大敵當前,和士開等人待在后方鄴城卻不消停,時不時對前線軍務指手畫腳。
自己干不了正事,卻總是添亂!
。。。。。。
黎陽山南數里,楚軍營壘,主帥王琳正在巡營,他走在昨日剛堆起來的土墻上,時不時用腳跺一跺。
昨日剛壘起來的土墻,澆水之后,一夜之間就凍成了“冰墻”,王琳檢查了多段土墻,沒發現什么不穩。
再看前方黎陽山齊軍營壘,只見營前溝壑縱橫,又夾雜著不少鹿角、木柵,可想而知己方若要強攻,光是克服這些障礙,就要付出不少代價。
所以真要打起來,不能正面攻,得從旁邊繞過去。
然而,這種攻勢若以步兵來實施,效果很差,因為步兵移動慢。
黎陽山和黎陽城守軍東西呼應,不可能看著楚軍迂回而無動于衷。
楚軍步兵若從黎陽山西側繞行,隨時會被出擊的齊軍攔腰截斷,使得首尾無法呼應。
若以騎兵繞行,掩護己方步兵迂回、筑壘,對方的騎兵就會圍上來。
而這恐怕就是齊軍想要的戰斗:騎兵先戰,吃掉楚軍騎兵后,黎陽郊外的楚軍步兵,想撤都撤不了。
所以,面對準備周全的齊軍,渡河而來的楚軍現在就只能選擇對峙。
這也是戰前就已經預料到的局面。
自從李笠十幾年前到鄴城“逗留片刻”后,齊國對于南面門戶黎陽就重視起來,此次楚軍渡河北上,對方必然在黎陽駐扎重兵加強防御。
所以,北伐中路軍在這里對峙,隨著時間流逝,齊軍的增援會越來越多,并且會源源不斷調集物資,確保黎陽守軍能將楚軍擋在南側。
等到開春,黃河解凍,北岸的楚軍,后勤轉運就麻煩起來。
王琳對著白雪皚皚的大地,默默站了一會,走下土墻。
他麾下兵馬作為前軍,是最先出擊的軍隊,此時,或許皇帝的御營,還沒出徐州地界,而新年,就要到了。
看著營內忙碌的兵卒們,再看看開始飄雪的天空,吩咐左右:
“今天是除夕,要讓將士們吃飽喝足,守歲時才有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