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濟水畔車陣,吹了一夜風的楚軍將士們,等來了援軍。
連夜趕路的李昕,帶著疲憊的部下們趕到這里,依舊撲了個空,覺得頗為無奈:敵軍狡猾,竟然沒有上鉤。
一路上過來,有斥候在外圍游弋,防止齊軍伏擊,所以這些斥候已經和濟水畔友軍聯系上。
李昕一個多時辰之前,就知道濟水畔的友軍安然無恙,而敵軍昨日就已經開溜了。
他下了馬,和友軍主帥、行軍都督樊毅交談起來。
臉上滿是郁悶的樊毅嘆道:“確實是主力,但他們很狡猾,看破我軍意圖,沒有逗留太久,就撤圍往西走了。”
“不是真的往西,他們繞個圈,后來往北走了。”李昕說道,這是“堡壘望樓通信網”傳來的消息。
看樣子,對手不打算在河南逗留了。
“他們要走?莫非聽到什么風聲?”樊毅有些好奇,北伐軍在除夕之夜攻破黎陽的消息,他收到了,不過軍中大部分將士都不知道這個好消息。
李昕不確定,說出自己的看法:“可能是,或許是覺得不對勁,不想在河南逗留。”
好不容易引來的大魚,剛要咬鉤,卻突然跑了,事已至此,抱怨無用。
他看著眼前車陣,有些遺憾:若敵軍昨日強攻,就好了。
李昕知道敵軍主力在引他尾隨,然后引入包圍圈,所以,和友軍一道設了個圈套,反過來引誘對方上鉤。
行軍都督樊毅,率步兵“押送”大量“糧車”,沿著濟水往西走,扮做運糧隊。
車上裝載著大量箭矢、兵器,以及少部分糧草,所以就是個誘餌,讓敵軍以為是運糧隊,于是來攻。
而李昕則根據樊毅的行程,和另一位行軍都督各自率兵在外圍悄悄跟著,一旦發現敵軍圍住樊毅所部兵馬,對方就等于是上鉤了。
樊毅軍中,有架設高臺的器械,只要搭起高大的望臺,就能將四周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然后將敵情“張榜懸掛”,數里外的友軍斥候,憑借千里鏡就能得知圍困樊毅軍之敵人的大概情況。
于是,來個內外夾擊,即便無法殲滅敵軍,也能讓其遭受較大傷亡。
但是,敵人狡猾又謹慎,來了,卻走了。
沒辦法,齊軍兵力眾多,都是騎兵,至少一人一馬,移動速度快,作戰能力強,想戰就戰,想走就走,本身就是極難對付的敵人。
他們在大平原地區,拼盡全力和對方斗智斗勇,沒有“打虎不成反受其害”,已經是不錯的結果。
李昕和部下,在車陣休息了大概一個時辰,有斥候趕來,帶來最新敵情:
據北面許多堡壘望樓匯報,有大股齊軍騎兵往北而去。
敵軍已經過了黃墟,看樣子,是要渡河北返。
黃墟在開封東北大概百余里位置,距離黃河邊很近,看來,齊軍是不打算在河南逗留,要返回河北。
如今是正月十四,風雪大作,依舊天寒地凍,所以黃河河面依舊凍結,齊軍不需要船只,就能在任意一處河段,輕易踏冰渡河北上。
“還是讓他們跑了。”樊毅有些郁悶,無數將士忙碌了十余日,還是沒能把這支強勁的齊軍騎兵主力留在河南。
但李昕卻不發愁:“想走?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