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課上完,接下來是第二堂課。
李笠拿起一支毛筆,問兒子們:“好,誰來向我推銷這支筆?”
這是他布置給兒子們的題目,有一日時間思考,于是,皇子們依次進行推銷。
有說這筆寫起字來如何流暢,有說這筆如何耐用,有說這筆出自名匠之手,有說這筆所用的毫(毛)有多么珍貴。
李笠對兒子們的表現還算滿意,畢竟孩子們沒有經歷過社會毒打,沒有生存壓力,學推銷學個神似,也就不錯了。
李笠把筆拿回來,看著李時:“現在,我來向你推銷。”
李時點點頭,其他幾個皇子瞪大眼睛看著,在他們眼中,父親永遠是最厲害的,沒有任何事難得倒父親,所以,父親是他們仰望的存在。
“聽說郎君擅長隸書,請留墨寶。”李笠說,拿出一張紙。
確實擅長寫隸書的李時回答:“可以,可我沒有筆....”
“我這里有。”李笠把筆遞上去,李時和弟弟們都愣住了。
哇!原來是這么推銷的!
他們看向父親的眼神,充滿了欽佩:父親果然厲害!
“需求,注意這個詞,需求。”李笠把筆遞給李時,看著兒子們,緩緩說:
“我們推銷物品、消息、內容以及想法,想要別人購買或者認同,一定要注意這個詞,如果沒有需求,就創造需求。”
“這樣,別人就會買你的東西,或者認同你的想法。”
“小到與人交往,大到國家大事,都是如此。”
幾個半大不大的皇子,似懂非懂的點點頭,而李時拿著毛筆,若有所思。
向客人推銷服玩器物,沒有購買的需求,就創造購買的需求...
賣東西是這樣,那么,觀點呢?
推行一項政策呢?
他想到了之前,在恒安時,父親對自己說起狼群、牧羊人、羊、狗、頭狼的事情。
。。。。。。
崇山峻嶺之中,大量兵馬走在山路上,隊伍長度有十余里,宛若一條大蛇穿行在群山之中。
這是行進中的楚軍,他們要翻越太行山,返回河北。
時值正午,隊伍停下,將士們紛紛尋找陰涼之處休息,而負責警戒的隊伍則分布在高處,警惕的盯著四周。
一棵大樹下,李時趁著休息的間隙,和父親講起自己的心得。
突厥此次吃了大敗仗,接下來在一定時期內,對草原(東部草原)的控制必然無力。
那么,既然中原朝廷扶持某個部落酋長與突厥抗衡,形同養虎為患,那可以換個思路。
找一些弱小的狼,馴化成獵犬,再讓這些獵犬,成群結隊去追擊狼群,協助牧羊人保護羊群,不好么?
這些獵犬,原本是狼,所以熟悉狼群的生活方式,能夠追尋對方的行動軌跡,不比牧羊人自己去對付狼群方便許多?
具體怎么訓化獵犬,怎么確保獵犬聽話,怎么確保獵犬與狼群搏斗的積極性,確保獵犬不會又變成狼,具體再說。
李笠見兒子能想到這一層,很高興,便問:“那么,怎么訓化獵犬,怎么確保獵犬的積極性和忠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