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洛陽周軍立刻撤軍,沿著洛水向上游宜陽撤,卻被大量楚軍騎兵尾隨,甩不掉。
而提前在宜陽附近筑壩蓄的水,如今無法派上用場,這讓宇文憲的期盼落空,接下來,就只能等宜陽兵馬過來接應,全軍撤向宜陽。
他在思考時局,一直用千里鏡觀察對面楚軍動向的尉遲迥,忽然說:“注意,南面不對勁!”
宇文憲聞言也拿起千里鏡,和其他幾個主要將領一道,向對面看去。
卻見對面山坡上的楚軍,似乎在擺弄一些車輛,看樣子,這些車輛當是軍械。
宇文憲看了一會,看不出這些車輛會是什么軍械,放下千里鏡,打量著鏡筒。
這千里鏡確實是好東西,能讓人看清數里外的動靜,最初是南國才能做出來。
后來,周國通過不同途徑弄到了一些千里鏡,有工匠琢磨結構之后,用水晶磨鏡片,仿制了一些。
所以,千里鏡這種好東西,不少周軍將領都有,也發放給斥候,方便偵查敵情。
宇文憲端詳著手中的千里鏡,再次用其觀察對面敵情。
根據齊國那邊的說法,楚軍有幾種大威力的兵器,對方以此屢敗齊軍。
所以,己方要注意活用騎兵,而不能傻乎乎布大陣和敵人對壘。
因為騎兵聚散無常,便不會給對方以使用這些大威力兵器的機會。
而現在,己方兵馬聚集山坡,豈不是...
宇文憲轉念一想,覺得不可能,如今兩軍南北對峙,相距至少有三、四里,齊國所說的楚軍大威力兵器,夠不著這么遠的距離。
就在這時,卻見南面山坡上,楚軍聚集處有大量火光閃爍,并有尖銳的呼嘯聲響起。
然后,這些火光拉著白煙起飛,向北飛來。
宇文憲以為自己眼花了,放下千里鏡,用雙眼看,確實看到大量拉著白煙的火球,向自己所在的九曲坂飛來。
他心中驚嘆:不會吧,這距離,至少有三、四里啊...
“盾牌,盾牌!!!”
裨將們呼喊起來,倒不是喊各部兵卒們舉盾牌,而是讓護衛將領們周邊的兵卒聚過來,用手里的盾牌搭墻,保護幾位主將。
兵卒們的動作很快,很快就豎起盾墻,畢竟對面的異動早就被他們注意到了。
宇文憲被人拉到盾牌后,只聽呼嘯聲快速逼近,然后就是落地的動靜。
他從盾牌之間的縫隙看去,卻見大量火光落入己方陣中,片刻,爆炸聲起,火光大作:
那些落地的火球,綻放出耀眼的火光,向四周潑灑著帶火的液體,將人群點燃。
效果上,類似火矢縱火,但威力和縱火范圍,比火矢大多了。
對面楚軍所在山坡處,不斷有火球拉著白煙往這邊飛來,有的飛歪了,有的半空中就落下,落在洛水畔。
但更多的火球,落在九曲坂上周軍陣中。
火光不斷在人群中綻放的,不斷點燃活人,這些身上著火的人,呼喊著、掙扎著,周圍的人去救火,自己身上卻被引燃。
漸漸地,周軍陣中火光大作,大火已經燒起來,而被點燃的人群,開始潰散。
宇文憲和尉遲迥等主要將領,目睹了這一切的發生,雖然他們所在位置,并未受到飛來火球的攻擊,但看著全軍就這么大亂,目瞪口呆。
打了幾十年仗的尉遲迥,和后起之秀宇文憲,看著近十萬大軍,就這么被楚軍用奇怪的兵器襲擾,導致軍心大亂。
大火導致陣型逐漸潰散,一時間,將領們都不知該如何是好。
只有各部督將聲嘶力竭的呼喊,試圖維持秩序,但兵卒們為了躲避這飛來的火球,已經什么都不顧上了。
南邊,彭均看著己方名為“火箭”的遠程攻擊兵器飛入敵陣,縱火效果不錯,很滿意。
對方果然在這里設伏,搞水攻,那么,他就搞火攻,為此,帶來大量“火箭巢車”。
他看著還有過半沒有發射的“火箭巢車”,下令全都射空:對面可有近十萬“客人”,可不能“怠慢”了。
并讓傳令兵上前聽令:“傳令下去,讓前軍準備渡河,給他們一個痛快!”
有將領提醒:“節下,萬一上游周軍決堤放水..”
彭均笑起來:“那好啊,我軍分批過河,每批不過數千人,對面漫山遍野亂跑的兵有近十萬,真要放大水,看哪邊淹死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