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坂,周軍被楚軍釋放的火箭縱火,陣型大亂,各部兵馬潰散。
眼見著就要兵敗如山倒,而對面楚軍已經過河,往這邊殺來,久經戰陣的尉遲迥雖然心急如焚,但很快冷靜下來。
他見過河的楚兵并不是一擁而上,而是分撥過河,判斷對方一定是忌憚上游放水,不敢一下子全軍壓上。
如此一來,己方還有機會挽回戰局。
現在,兵卒們是為了避火才亂跑,亂也只是目前亂而已,主要將領的部曲們,并沒有亂跑,還能堅守山坡。
而且是居高臨下,只要應對得當,可以將分批過河的楚兵擊退。
尉遲迥看了看戰場形勢,己方依舊大亂,但他很快想到了應對之策:等楚軍過來一部分后,讓上游決堤放水。
如此一來,大水不僅能將正在過河的楚兵沖走,那些已經過了河,攻上九曲坂的楚兵,退路也會被截斷。
然后被殲滅!
旁邊,宇文憲等將領也冷靜下來,他們看見楚兵分批過河,也覺得己方還有機會扭轉戰局,那就是借助水攻。
攔河蓄水的堰壩,在散關之后、宜陽之前,距離九曲坂的路程有十余里,若靠人騎馬去傳令,無法及時給楚軍迎頭痛擊。
但是,此次他們在九曲坂設套給楚軍鉆,事前考慮到這點,并做了響應準備:
靠著千里鏡和旗幟,來個遠距離的傳令。
即在九曲坂的高處,設旗幟,西邊數里外,又設有哨崗。
那里,有人拿著千里鏡,以及各色旗幟,作為“中轉”,向更西面的“中轉”,傳遞九曲坂位置發出的旗號。
以此,在短時間內將九曲坂這里發出的簡單指令“決堤放水”,上游傳到堰壩處。
尉遲迥的反擊決心,其他將領也認同,很快執行下去。
將領們將自己的部曲組織起來,居高臨下,迎戰過河、上坂仰攻的楚兵。
尉遲迥又讓出身洛西豪強的行軍總管韓擒虎,與宇文憲一起,收攏驚慌失措的戰馬,一左一右聚集在山坡上,等候沖鋒的命令。
韓擒虎本名韓擒豹,因為年少時曾經生擒猛虎,所以改名“擒虎”。
其父韓雄驍勇善戰,韓擒虎也在軍中磨煉多年,作戰勇猛,不愧“擒虎”之名。
尉遲迥要讓兩人率領騎兵,待得時機成熟,居高臨下沖擊仰攻的楚軍,將對方直接打崩。
眼見著過河的楚兵越來越多,前軍已經和己方反擊的精銳短兵交接,尉遲迥認為火候差不多了,看向對面南坡。
他認為,南坡上的楚軍將領,肯定用千里鏡,把九曲坂上動靜看得一清二楚。
不僅會注意到己方騎兵開始聚集,甚至會注意到,高處有人時刻準備搖晃旗幟,對外發號施令。
所以...
尉遲迥對傳令兵下令,然后特地讓傳令兵確定了一下命令再走。
不一會,位于高處的兵卒,把旗幟豎起來,不停揮動,并吹響號角,以便讓西邊“中轉”的哨位注意到。
九曲坂上的動靜,南邊山坡上的楚軍看得一清二楚。
彭均從一開始,就讓人用千里鏡盯著九曲坂高處那幾個“形跡可疑”之人,見這些人拼命揮舞旗幟,又吹號角,明白是在向別處傳令。
這種時候傳令,大概是讓洛水上游堰壩放水。
不顧已經跑到平地的潰兵,要用大水把過河的楚軍沖走,順便截斷已經攻上九曲坂楚兵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