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晉陽城內燈火通明,主要街道上點著大量火把,將各處巡街兵卒的身影,映照在高低不同的坊墻上。
楚軍戰前做了周密的布置,所以破城后,分頭行動、紀律嚴明,很快便控制全城。
包括皇宮、武庫、倉城在內的要地,都有重兵把守。
當夜幕降臨,入城楚軍并未懈怠,各類善后工作持續進行,其中,包括組織人手,對城內死者尸體進行收斂。
以及安撫軍戶。
晉陽一隅,軍戶聚集的幾個軍坊,此刻為楚軍嚴密控制,前來安撫的司馬消難,對坊主、坊吏以及軍戶代表,宣布幾項處置措施。
第一,由他來管理軍坊事宜,軍戶們有任何請求,都可以和他說。
第二,每坊選出一些人去認尸,確定戰歿者的身份。
確定之后,無論男女老幼,其安葬等相關費用,由官府(新官府)承擔。
第三,各軍坊內,住戶五抽一,抽出一名男子或成年女子給官府(當然是楚國的官府)干活,包括安葬死者、清理廢墟、修補破損房屋等等,為期一個月。
被抽中的人家,官府給每戶發糧食十石,足夠一家五、六人口吃一個月。
第四,軍坊內管理事宜,依照慣例進行,考慮到數月以來,許多軍戶家中都有死者,留下老弱婦孺沒了依靠,等官府核實過后,會發放糧食,確保遺屬餓不死。
第五,現有各營編制不變(軍戶構成的營兵編制),軍餉照常發放,例行操練不能停,若各營編制缺額過大,會進行適當的合并、調整。
當然,各級將領會有適當的調整。
以上五點,算是讓這些軍戶明白一件事:至少近期是一切如常。
死者能得到安葬,遺屬好歹餓不死,各營編制照舊,軍餉照發。
這也算是不錯的著落,總比男人被砍頭、女人被拖走、老弱病殘活活餓死好很多。
而司馬消難來管他們,也算過得去。
許多軍戶都知道,司馬消難是齊國勛貴司馬子如之子,尚齊國公主,是高家的女婿,在晉陽住過多年。
雖然司馬消難早已投南朝,但由這位來處置軍坊事宜,軍戶們好歹心定一些:或許這位,還會念及一些舊情。
他們依舊不相信南方朝廷,數月以來,親人戰死的悲痛,以及由此產生的怨恨,依舊深埋心中。
但是,今日楚軍入城時的兇猛表現,讓這些軍戶暫時生不起反抗之心,因為對方的兵器實在是無法招架。
人為了活下去,總是會不得不低頭,遑論還拖著一家老小。
既然楚軍沒有把事情做絕,給了活路,軍戶們就只能服從。
司馬消難和隨行的官吏好說歹說,把新官府的善意,傳遞給惶惶不安的軍戶們。
等人們各自散去,他卻不敢掉以輕心,吩咐率兵駐守各軍坊的將領上心,注意執行宵禁制度。
嚴防人群聚集,嚴防有人暗地里聯系,醞釀什么。
他來晉陽,身份并不是帶兵將領,而是專程為安撫晉陽城中大量的軍戶趕來。
臨行前,李笠反復交代,“稀釋”這些“九州軍士”十分必要,因為這一群體對于楚國而言,用起來不放心,不用,也不放心。
雖然殺光了倒是輕松,但沒必要做到這種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