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開封,稅關交易市場周邊街道,食肆、茶肆、酒肆里,一如既往的熱鬧,食客們聽說書人講報紙上的新聞,議論著時事。
前日,有捷報傳來:官軍攻入晉陽,俘虜齊國國主、宗室及文武高官,所以,齊國完了。
高氏齊國的國祚,也就二十來年。
消息傳開后,開封城沸騰,人們很快意識到,距離天下統一,又近了一大步。
近三百年的亂世,或許真的就要結束了!
當日和次日的報紙被搶購一空,哪怕報社加印報紙,都供不應求,一時間,“開封報貴”。
人們涌入各類飲食、娛樂場所,聽說書人念報紙,了解關于晉陽大捷的詳細內容。
從中,他們知道了晉陽城是多么的堅固,齊軍的防御是多么的森嚴。
從中,他們知道了官軍將士是如何的英勇奮戰,突破城內各街壘,控制城中各處要害。
從中,他們知道了新式兵器“克虜伯”、“忠勇伯”的大名,及其協助官軍破城的赫赫戰功。
還知道了一件喜訊:第二期“國債”,即將發行。
因為滅齊之后,朝廷需要在河東地區進行大規模重建,加上河淮運瀆的開工需要大量費用,且和周國的戰爭還在進行,所以,朝廷要借錢周轉。
同一期國債那樣,認購債券所用的“通貨”,可以是錢(限定貞元五銖、貞元通寶),以及糧食。
這個消息,比起官軍收復晉陽,更讓人激動,因為這事關許多人的切身利益:
朝廷拿下晉陽,尋常人兜里不會因此多一文錢,但尋常人若能買到國債債券,兜里的錢真的會變多。
于是,各處飲食、娛樂場所里,客人們聽說書人講到“二期國債即將發行”的新聞,耳朵都豎起來了。
人們關注一點,那就是這“二期國債”,是否會向個人開放認購,還是如一期國債那樣,只對錢莊、柜坊發售。
但說書人手中的報紙,關于國債的報道內容,并未細到具體操作,只是含糊其辭的提到“有司考慮降低認購門檻”、“個人認購或許可行”。
這就讓許多人看到了希望:按如今朝廷的信用,以及財力(饒州樂安大銅礦年產量超千萬斤),他們買國債債券,到期后真的能立刻拿到本、息。
如此,就是穩賺的買賣,但前提是略過錢莊(柜坊)這一道。
因為一期國債的發行,朝廷限定只有登記在冊的錢莊(柜坊)才可以認購,其他商家及個人是不能買的。
而如今,錢莊、柜坊以支付利息的方式,吸納儲戶的資金用于放債盈利,這門買賣,越來越流行。
許多大戶人家,選擇將一定數額的錢財(也可以是糧食),存入錢莊、柜坊,來個‘錢生錢’,由此每月獲得的利息,也是不錯的收入。
至少不會虧本,也比自己放債省心不少。
但在國債這件事上,對于個人來說,自己要先成為某錢莊、柜坊的儲戶,才能從朝廷發行國債這件事中,獲得好處。
在錢莊存錢的利息,當然要比直接買國債債券的利息低,其差價,被錢莊、柜坊們賺去了。
所以許多有錢人,包括沒有錢莊、柜坊產業的豪商們,對于二期國債能否放寬“認購限制”,十分上心。
至于官軍“收復”晉陽,齊國滅亡這一系列事情,對于這些人來說,不過是茶余飯后的一個話題而已。
畢竟,齊國、周國滅不滅亡,不會影響他們兜里銅錢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