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過氣后,做好準備,再滅周,就穩妥了。
李笠對兒子的建議很滿意,因為他就是打算這么做的,并和宰輔們達成共識:
消化齊國故地,消化洛州地區,是當務之急。
畢竟河東地區,以及洛州西、南部為山地,其中有大量山蠻和地頭蛇,目前不服楚國,需要投入大量兵力去“剿匪”,建立地方秩序。
與此同時,要對關中保持軍事壓力,在河東以及陜州地區駐扎重兵,展現出進攻態勢,迫使周國全力備戰,導致農業生產受影響。
周國這邊,之前遭受的戰爭創傷無法愈合,精神上又時刻承受著折磨,時間一長,怕是吃不消。
而時間在楚國這邊,加上大規模戰爭對糧食的消耗確實不小,所以沒必要急,即便等個一年兩年,等得起。
李笠隨后提起第二個話題:洛陽城是原地重建,還是選址新建?
如果是選址新建,新址選在哪里比較合適?
李昉到洛陽現場勘查了一番,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便說:
“孩兒以為,選址新建更好,自漢以來的洛陽城,已經不堪重負...”
“新址,目前有一個不錯的待選位置,在如今洛陽城以西,同樣是在洛水畔,不過南面正對伊闕,一如建康南面正對牛首山,以其雙峰為門闕那般...”
。。。。。。
下午,昨日剛抵達開封的婁定遠,向李笠匯報此次去晉陽的“創收”情況。
簡而言之,收獲頗豐。
以韓長鸞為代表的齊國佞幸人物,果然肥得流油,向來精通搜刮、索賄的婁定遠,使出渾身解數,從這些人身上,榨出不少油水。
榨出大量金銀珠寶、西域異寶,以及各種田產、罕見的服玩器物,可謂滿載而歸。
婁定遠呈上一份清單,請李笠過目,李笠接過之后,看也不看,放在一旁。
賬目當然要對一對,但自有少府寺去辦,具體的“分成”,也是由少府寺去和婁定遠對接。
李笠這么用婁定遠,是讓這位有點事做,順便給帶兵打仗的將領弄點“辛苦費”,給國庫添一些收入,就是“皆大歡喜”的意思。
其實他并不關心自己那“一成”的分成,意思意思拿一點,也好讓別人放心拿。
他關心的是那幾個“油渣”,便問婁定遠:“韓長鸞這些佞幸,朕就留其性命,用幾個閑職打發了?”
“陛下圣明!”婁定遠趕緊恭維。
李笠又問:“這幾個人,不會死灰復燃吧?”
“陛下勿憂,韓長鸞等人,之所以把持朝政,無非是得齊主信任,如今沒了依靠,就如同無樹可攀的藤蔓,三五刀筆吏,就能弄死。”
李笠點點頭:“行吧,既然你和他們談了條件,等他們到了開封,走完過場,就選幾個閑職報上來,朕讓人去辦即可。”
婁定遠立刻表態:“謝陛下信任!!”
這件事定下來,算是“守信”,也給了婁定遠表現的機會。
李笠又問起晉陽那邊的情況,算是從另一個渠道,了解晉陽的現狀。
婁定遠大概說了一下自己所知晉陽城的情況,尤其提到那些“九州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