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想看到我們這些老伙計,有這種下場,所以提前布局了。”
“現在,陛下不過于重用我們,是想讓我們如同入鞘的刀,默默放在刀架上,好吃好喝供著,但輕易不用。”
“無論將來太子是倉促繼位也好,還是從容即位也罷,如果需要重用我們這些人,他自會拔刀出鞘,如果他不想用...”
“我們就默默的留在刀鞘里,留在刀架上,做個富家翁,因為威脅不到新君,新君就不會趕盡殺絕,我們得善終的幾率,就大一些。”
說著說著,梁森有些唏噓。
李笠當年說過“共富貴”,迄今未忘,不停地提攜他們,給他們指點迷津,帶著他們辦產業賺大錢。
讓他們不需要貪污受賄,搜刮民脂民膏,也能日入斗金,衣食無憂,盡情享受。
為了以防萬一(李笠先走一步),李笠還默默布局,以暫時冷落(相對而言)老伙計為代價,換得將來新君即位后,他們有機會善終。
李笠依舊念著當初的誓言,讓梁森感激不已,所以,李笠讓他做什么,怎么安排他,他都不會猶豫,不會有怨言。
“陛下是個好人。”楊氏再次重申,“但是,這樣的布局,其實還是不穩。”
“無非是走老路,但老路走不通。”
“所以,陛下才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辦學校,用科舉考試選官,又辦各級軍校,給皇太子培養班底,要走出一條新路。”
“這需要時間來完善,如果,時間充裕,新君將來從容即位,可以依靠科舉出身官僚施政,依靠軍校同學、軍校生抓住軍權,那么...”
“新君就不用過度依靠外戚、宗室、勛貴來坐穩江山,避免相互猜忌...”
“這就是陛下的長期布局,圖的是外戚、宗室、勛貴,都能與皇帝融洽相處,不要再走回老路,宗室相互殘殺,外戚、勛貴間殺得血流成河,殺到最后,江山也丟了。”
“所以,妾才關心,陛下的身體健康與否。”楊氏說到最后,再次強調自己的顧慮,“這才是最關鍵的。”
梁森覺得奇怪:“你是不是聽到什么風聲,怎么會覺得陛下身體有恙?”
“妾之前入宮,和皇后閑談。”楊氏輕聲說著,聲音很低:“皇后言談間,對陛下夜里過于折騰,有些擔心。”
梁森明白了,但搖搖頭:“這種事,除了皇后勸,別人都不能說,外人更是不行,這一點,你要記住。”
楊氏卻有想法,她當然不會生事,也不可能去惹禍上身,但既然皇帝健康與否,關系自家前途,她不能什么都不做。
皇帝晚上“過于折騰”這種事,外人確實不好說什么。
但楊氏覺得梁森和皇帝畢竟是發小,某些情況下,換個方式來勸,倒是可以的。
她很快有了主意,看著梁森,笑吟吟的說:“大郎常年在外地任職,雖然有蕓娘陪伴,但她也要照顧孩子...大郎也該多納一個妾了。”
蕓娘是梁森的小妾,當年是楊氏張羅著收的,正在喝茶的梁森,聽了楊氏的話,差點把喝到嘴里的茶噴出來。
納、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