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經》是用先秦古寫籀文(即六國文字)寫成的,篇章內容也與其時流行的已立于學官的隸書《今文經》不同。
想到這里,王玚頗為激動,再次看起拓片。
古文之學在后漢時為私學,曹魏代漢后,古文之學取代今文成為官學。
但是現在他手中的拓片,其上文字,筆劃和漢魏“古文”字體有所不同。
拓片字體許多筆畫“頭粗尾細”,并且呈彎曲狀,如蝌蚪之形。
但曹魏古文的筆畫不是全部類似蝌蚪形,部分筆畫有明顯的不同特征。
“父親!!!”
門口方向突然響起一聲大喝,打斷了王玚的思緒,他有些惱火,但面容平靜的看向門口。
門口,王旭氣鼓鼓的走進來,見父親看著自己,驚覺失禮,趕緊賠不是。
“怎么,有何不平之事?”王玚問,王旭依舊咬牙切齒:“真是斯文掃地!”
王玚想起方才入驛館時發生的一件事,小心放好拓片,問:“方才,諷洛生詠的人,郡望何處?”
“郡望?”王旭聽了這兩個字,差點破口大罵起來:“他們不過是粗鄙武夫,哪來的郡望!”
“慎言,慎言。”王玚提醒兒子,這年頭“粗鄙武夫”可不能隨便罵出口,否則要出事的。
王旭也知道這樣不對,不過房間內外,此刻就他父子二人,不怕隔墻有耳,才把心中怒火發泄出來。
“說說,方才你過去后,發生了什么事?”
王旭聽父親這么說,便將自己的經歷說了出來。
方才,王旭隨父親王玚入驛館下榻,偶然聽見隔壁院子傳來別樣的吟唱聲,仔細一聽,大喜:
竟然是洛生詠!
他琢磨著莫非是哪幾位士族才俊在隔壁吟詩作賦,便想著“相請不如偶遇”,到隔壁看看。
畢竟,他是瑯琊王氏出身,一流的世家高門閥閱,在任何士族子弟面前都不落下風。
結果這一去,發現對方竟然是幾個“粗鄙武夫”,是以洛生詠做行酒令。
這簡直是斯文掃地,讓王旭怒從心起。
奈何動手是不行的,打不過:那幾個是軍官,身材魁梧,胳膊好像都快和他大腿一樣粗了。
動嘴的話,他堂堂瑯琊王氏子弟,怎么能和粗鄙武夫同堂論戰?這不是人和狗互咬么?
真要發生這樣的事情,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話?
所以,王旭沒有報出家門,改名更姓,詐稱是建康小吏,公干路過虎牢。
方才聽得洛生詠,想來見識見識。
于是坐了一會,聽這幫“粗鄙武夫”譏諷洛生詠,越聽越惱火。
對方說,所謂洛生詠,不過是洛陽書生讀書調,本質上就是洛陽話而已,和洛陽街頭的攤販叫賣聲沒什么區別。
也不知建康的士族們為何以精通洛生詠為高才,仿佛是天上人才會說的話。
王旭聽得這種說法,當時腦袋都要炸了,但強忍怒火,做若無其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