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李笠和兒女們共聚一堂,準備用餐。
今日是“活動日”,皇子和公主們都能“自由點菜”,所以一個個期盼不已,等著自己點的“大餐”端上來。
不一會,宮女和內侍們魚貫而入,為這一大家子人送來期待已久的“大餐”。
因為是分餐制,各人面前自有一個食案,所以放到各人面前的食物都有不同,各種香味混雜起來,大大小小的食欲都被勾起來。
李笠看著自己面前的佛跳墻,又看看兒子們面前那一碟碟紅彤彤的“辣條”,只覺無奈至極。
不管點了什么菜,卻一定少不了辣條?
果然小孩子最喜歡吃辣條么?
這個時代的中原,沒有辣椒,但辣味作物是有的,最常用的辣味作物是茱萸。
重陽節時,男女老少佩戴的“茱萸囊”,里面放的就是茱萸。
辣條的制作也很簡單,先做出干豆腐條,然后和濃縮茱萸汁一起煮,制成的辣條不但有嚼頭,辣得還很爽。
直截了當的口感和味道刺激,讓小孩子無法抗拒,類似的食物還有“香辣鍋巴”。
鍋巴做得很脆,又香又辣,在小孩子的眼中,是最好的美食之一。
至于那些山珍海味,他們不太會品嘗,吸引力自然就要小一些。
李笠看著兒女們放著主菜不吃,先吃辣條、鍋巴,吃得津津有味,想說什么,但還是沒說。
今日是“活動日”,孩子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若是家長這樣不許,那也不給,就沒意思了。
不一會,壓軸主菜來了:烤得香噴噴、金燦燦的烤全羊。
內侍將烤全羊放在李笠面前,李笠拿出刀,開始為兒女們分肉,但動刀前,卻特意申明:“這可不是一般的烤全羊,你們要注意看。”
拿著碟子、圍在面前的皇子和公主們,仔細看著父親拿刀割羊,卻見羊肚子被割開后,里面竟然藏著幾條魚,和一只鴨子。
一只散發著熱氣、色澤金黃的鴨子。
“注意看,還有驚喜喲!”李笠說完,將鴨子的肚子剖開,只見里面有一只雞。
孩子們發出陣陣驚嘆聲,為這“羊里有魚鴨、鴨里有雞”的食物感到驚奇。
但還沒完,李笠剖開雞肚子,里面有一只鴿子。
剖開鴿子,里面有幾粒鵪鶉蛋。
一次又一次的驚喜,讓孩子們的食欲大增,有的要吃鵪鶉蛋,有的要吃鴿子。
或者魚、雞、鴨、羊肉。
因為有趣,加上味道確實不錯,所以皇子和公主們吃得津津有味,李笠見這道菜如此受歡迎,很滿意。
孩子的思維和成年人不太一樣,對于“好吃的菜”的理解,就是直截了當的“味道香、口感好”,加上有趣。
羊里有鴨(魚)、鴨里有雞、雞里有鴿、鴿里有蛋,這如同套娃一般的菜,從一開始就能吸引孩子們的興趣,自然就有吃的**。
李笠等孩子們吃完,開始有獎競猜:“這一道菜,可以用成語來形容,你們能說出是什么成語么?意思到了就行。”
見孩子們一個個茫然的看著自己,李笠又補充:“成語有羊、鴨、雞、魚、鴿、蛋(卵)就行了。”
“成語里,包含這其中一個字的,成績合格,獎勵餐飲兌換券一張。”
“包含兩個字的,成績優秀,獎勵餐飲兌換券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