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一說,孩子們回過神來,并且喜上眉梢,因為獎品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一張兌換券,可以在非活動日時,讓持有者獲得一次自由點菜的資格。
他們趕緊把自己學過的成語在腦海里過一遍,選出和“羊、鴨、雞、魚、鴿、蛋(卵)”有關系的成語。
這倒不難,很快,紛紛做出回答:歧路亡羊、亡羊補牢;
雞犬升天、呆若木雞;
臨淵羨魚、魚目混珠;
以卵擊(投)石、危于(如)累卵;
年紀大的孩子,思來想去,想出包含二字的成語:羊續懸魚、爭雞失羊。
李笠對孩子們的表現很滿意,提筆做好記錄,準備發放兌換券。
卻發現兒子李昀沒回答。
李昀是段玉英所出,九歲多,長得像娘,眉目如畫,平日里很喜歡讀書。
李笠看了看李昀,見兒子若有所思的樣子,便問:“怎么了,是不是想到什么成語?”
“父親,不含雞、鴨、羊、魚、蛋(卵)的成語,也作數的么?”李昀問,一臉期盼。
李笠聞言一愣,意識到兒子要“超綱做題”,那么自己接下來的回答,會有兩種后果。
第一,說“作數”,意味著他定的游戲規則,沒有什么權威,說改就改。
第二,說“不作數”,那就是打擊兒子的“超前思維”,壓制對方的活力。
“規則就是規則,不能改,不然對已經作答的兄弟姊妹們不公平。”李笠回答,然后補充:
“不過,如果你說的成語,確實能較好形容這道菜,那么,父親可以給你額外獎勵。”
他知道兒子喜歡文具,便許諾獎勵是御案上文具任選一件。
李昀聽了,喜形于色,起身回答:“孩兒覺得,‘推心置腹’這個成語,很合適。”
李笠想了想,覺得這個成語不錯,貼近“羊里有鴨、鴨里有雞、雞里有鴿、鴿里有蛋”這道菜。
但有孩子不同意:“腹有了,心哪來的?羊、鴨、雞、魚,都沒有心呀?”
李昀回答:“那換做推誠置腹也行,一樣的。”
“這是兩個成語了!”那孩子嚷嚷起來,李昀急起來:“這是同樣的意思,出處都是一樣的!”
李笠趕緊發話:“莫急莫急,慢慢說。”
他見許多兒女一臉懵懂,看樣子是不明白成語的意思,亦或是不清楚這成語的典故,便讓李昀講解成語的出處和意思。
李昀不慌不忙,大聲講解起來。
前漢末年,王莽篡位,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
這其中,有宗室劉秀,即后來的光武帝。
劉秀在河北征戰,屢立戰功,擊敗一支兵力不少的義軍,對方走投無路,加上劉秀許以優厚待遇,便投降歸附。
但降兵降將心不安,擔心劉秀出爾反爾,于是劉秀孤身入營,輕騎巡視各部,以示對這支隊伍的信任。
降兵降將見狀,放了心,說劉秀這么做,就是“推赤心置人腹中”,是對他們的絕對信任,決定誓死效忠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