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瓢潑,檐下拉起雨簾,坐在窗邊的李笠,看著外面的雨水,有些擔心。
現在是夏末,秋天就要到了,如此規模的降雨,可能會對莊稼有明顯影響。
其一,短時大雨極易導致農田內澇,進而導致莊稼“淹死”;其二,狂風暴雨容易導致莊稼倒伏;其三,雨水可能會打壞莊稼的穗。
無論哪種,都會影響秋天的收成。
但人們對此無能為力,只能寄希望于水利設施能夠發揮一些作用,盡可能把雨水排出去,接下來的事,就只能聽天由命。
所幸,各地主要糧倉都有不少儲糧,“物流通道”也頗為通暢,今年若真的因為天氣導致河、淮地區糧食減產,不至于爆發大規模的饑荒。
但軍糧的儲備,會受影響。
想到這里,李笠有些煩躁。
若今年秋收情況不錯,他就該給周國一個痛快,集結大軍平推過去。
可一旦河淮地區糧食大規模減產...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而如果手中糧少,這心里就嘀咕起來了。
看天吃飯的年代,存糧數量多少,決定了許多事情,糧食不足,朝廷辦起事來就會束手束腳,因為要備糧以防萬一(救荒)。
而且,人的心態也不一樣了。
光腳的時候,家徒四壁,一人吃飽全家不愁,拼事業可以豁出去,膽大包天。
等穿著皮鞋了,家大業大、子女眾多,牽掛也多了,膽子就...
李笠收回視線,看著手中奏章。
他侄子李昕已經做好了交接,從黎陽返回開封。
在開封逗留一陣,就要前往襄陽,秋后,掛帥出征。
官軍已經收復蜀地大部地區,此次出擊大獲全勝,接下來,李昕要收復梁州漢中。
益州的楚軍會“助攻”,東西夾擊,確保漢中變成甕中之鱉。
而益、梁之役,會把荊襄地區這幾年的存糧消耗大半。
這是因為運輸過程中糧食的消耗很大,入蜀、入漢中,都是如此,無解。
但很值得,因為拿下了漢中,等于把周國的“右臂”(益、梁地區)完全卸下來。
加上之前被卸下的“左臂”(陜、洛地區),周國時日無多。
所以李笠覺得,今年若真是糧食歉收,那大不了再等一年。
無論如何,“勢”絕不能被打斷。
楚國的“勢”已成,國力快速增長,財政收支狀況良好,對于土地和人口的掌握愈發有力。
但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楚軍“所向披靡”這一基礎上。
不敗的統帥,不敗的軍隊,這兩點合在一起,構成了李楚的基石,足以震懾所有豺狼虎豹。
那些因為檢寺、檢地、檢籍而利益受損的各地地主,那些特殊待遇被取消的士族,那些亡國的官吏,面對這個“勢”,縱然有再多不滿,也不敢表露出來。
可一旦楚軍“不敗”的“勢”被打斷,這些豺狼虎豹就會蠢蠢欲動。
李笠放下奏章,看著旁邊伏案疾書的兒子們。
這些養尊處優的“皇二代”,將來能守住江山么?
他不知道,皇族的男丁再多,也比不過高官的數量。
能夠當上高官的人,哪個不是人精?
想要靠一個家族的幾個、十幾個男子,完全壓制數十、上百個人精,那是癡心妄想。
所以他這個當父親的,得把木棍上的刺都削掉了,兒子們將來接過木棍,才不會被扎得滿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