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很多,似乎是以十萬計。
所以,許多家有名的紙品作場,因為接了軍中的訂單,已經將別的訂單延期。
謝緒越想越覺得奇怪,官軍要這么多紙筒/紙管做什么?
特別是手指粗細的紙筒,能有什么用?
他想到了去年過年時燃放的“爆竹”,那一個個爆竹,也是手指大小。
但“爆竹”不是用紙筒做的,更像是用紙張卷制,謝緒不認為官軍如此大費周章,就是為了在戰場上以“爆竹”退敵。
又過一會,謝緒和母親告辭,謝氏休息了一下,轉去別處。
先經過琴室,那里琴聲不斷,是她的孫女在練習彈鋼琴。
謝氏停下腳步,聽了一會,繼續前進。
轉了幾轉,轉到一處院子附近。
院子里,時不時有爆竹聲響起,謝氏知道這是孫子在點新式爆竹。
新年將至,爆竹聲雖然吵,卻營造出喜慶氣氛,她走進院子,果然看見孫子在忙碌著。
孫子的外祖父也在。
祖孫二人在魚池邊上的涼亭內,分工協作:
李笠坐在胡床上,手中拿著個一指粗的爆竹,少年用香去點火捻。
少年很緊張,因為這爆竹太大了,萬一在面前爆炸,可不得了,既會傷到自己,也會傷了外祖父。
所以手在顫抖,總是點不著火捻。
謝氏在一旁看著,有些擔心,擔心出意外。
少年好不容易把火捻點燃,閃爍的火光映亮他那有些驚慌的臉,李笠卻很淡定,從容起身,將爆竹往前方水里扔。
“嘭”的一聲悶響,爆竹在水中爆炸,水花四濺。
“好玩,好玩!!”少年歡呼起來,喜形于色,李笠看著小家伙,問:“這次,到你來扔了。”
“啊?”少年有些緊張,支支吾吾:“還是阿翁來扔...”
李笠沒有強求,換“項目”。
從帶來的長箱子里,拿出一桿火銃。
發火方式為燧發,銃連木托,長五尺,并不算長。
李笠檢查了一下,確定沒少什么零件,便給外孫展示怎么用火銃射擊:
站直身體,雙手端著火銃,斜向上。
右手扳開燧發擊錘,并把藥池的蓋子(含擊砧)掀起。
然后,拿起一根手指粗細的紙管,用牙將其一端封口紙咬開。
然后把開口的紙管對準開蓋的藥池,將其中火藥倒進去。
紙管分兩節,前端一截較短,里面的火藥剛好將藥池填至三分之二。
李笠合上藥池蓋子,將火銃豎起,木托著地,銃口向上。
再把空了前一截的紙管咬開,露出第二部分的開口,對準銃管,將紙管塞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