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告訴外孫,紙管末端,有一粒彈丸。
他抽出銃管下夾著的長通條,從銃口伸進去,捅了幾下,將彈、藥壓實。
然后放好通條,將火銃平端,瞄準前方,扣動扳機。
擊錘猛地“點頭”,其前端夾著的燧石擊中擊砧,順帶著撐開“蓋子”,擦碰之際產生的火星落入藥池,綻放出火光。
少年只見外祖父面前火光一閃,隨后“長桿”前端噴射濃煙和火光,并有“巨響”聲起。
他顧不得看這兵器擊中了什么,只覺腦袋一片空白,耳朵嗡嗡作響,眼睛有些花。
如此聲光效果,對小孩子來說太過于刺激了。
李笠同樣也覺得眼花,畢竟藥池燃起的火光,就在他眼前閃爍。
但這是小意思,他彎腰問外孫:“想不想試試?”
少年把頭搖得如同撥浪鼓,李笠也不強求,按照“操作流程”,用通條給銃管清除殘渣,然后進行第二輪裝彈。
如此射了幾次,少年適應了,膽子也大起來,便開始嘗試操作。
因為力氣不夠,所以火銃是架在涼亭欄桿上。
第一次射擊,因為害怕眼前藥池綻放的火光,少年扣動扳機前,把頭別過去,導致持銃動作變形,銃口大幅偏向一邊。
卻被李笠擋住,免得偏向太過,射中人。
這一射,自然就射歪了,而且因為動作不規范,少年的右肩被銃托撞得有些疼。
卻沒放棄,繼續操作,又射了幾次。
到后面,已經初步適應了,動作也有模有樣。
在一旁遠遠看著的謝氏放了心,沒有打擾,掉頭離開。
李笠看著對方離開的身影,又看看興致勃勃“裝彈”的外孫。
亡國皇子,王朝末裔,身負國仇家恨,手持火銃,近距離一擊,擊殺不共戴天的仇人...
這種場景,真是刺激,但他不會讓其發生。
不過,另一個版本的刺激場景,必然發生:只是接受了三四個月訓練的婦孺,手持火銃,輕松擊殺驍勇善戰的甲士。
這不是不可能,因為熱兵器的特點,就是對個人身體素質的要求極低,手無縛雞之力的少年,只要會用火銃,就能擊殺一個勇冠三軍的精銳戰兵。
以他為例,他這么多年堅持鍛煉,無論是射箭、用槊,還是徒手格斗,都稱得上“猛”,不是眼前這個少年可以對抗的。
但是,只要這個少年有一桿火銃,裝彈完畢,正面和他對抗,也不會落下風。
除非射歪,否則就是一擊命中之后,他中彈之后,不死也殘。
前提是裝藥不能失誤,而“紙管定裝彈藥”,可以簡化裝彈流程,減少失誤。
“砰”的一聲,少年以火銃擊中前方靶子,高興得手舞足蹈,李笠看著笑瞇瞇的外孫,也笑起來。
官府不該把這種武器束之高閣,總有一天,邊地的百姓,會有火銃防身。
有了這種武器,套馬的漢子,騎馬搶劫連老弱婦孺都打不過,以后,真的只能做熱情好客的牧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