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天氣多云,潼關,守將宇文孝伯在關墻上一處戰棚內,透過覘口,用千里鏡看著東面敵情。
東面黑壓壓一片的營地,為楚軍大營,楚軍已經進抵達潼關外。
今日一早,楚兵就在潼關外一里左右位置,布設攻城器械。
宇文孝伯本打算派兵出擊,不讓對方從容布置攻城器械,但因楚軍戒備森嚴,無機可乘,只能堅守。
他所在的戰棚,外圍堆了許多沙袋,很厚,也很結實,正常情況下,投石機短時間內都砸不爛,所以能夠相對從容的觀察敵情。
千里鏡的視野里,楚兵正圍著一個個兩輪車忙碌,這些兩輪車上均有一根柱狀物,其前端對著潼關。
宇文孝伯猜測,這應當是名為“克虜伯”、“忠勇伯”的兵器。
據說,齊國晉陽城就是被“克虜伯”、“忠勇伯”攻破的,再堅固的城墻,于這兩種兵器面前,也不過是單薄的一道木柵而已。
宇文孝伯回想著自己所知的軍情,眉頭緊鎖。
很顯然,潼關遲早失守。
但是,在那之前,他無論如何都要讓楚軍付出沉重的代價。
或許,這樣的堅持,改變不了大局,或許,周國最后還是會滅亡,但是,他絕不會輕易放棄抵抗。
他姓宇文,卻不是皇族,不過因為和先帝宇文邕同一天生日,所以當初,得文帝(宇文泰)看中,接入府中撫養,與宇文邕相伴。
養育之恩,不能不報,宇文孝伯的心中,沒有不戰而降的絲毫念頭。
為了抵御楚軍的進攻,潼關已經進行了針對性的加固,夯土關墻加厚了一倍,又挖了許多壕溝,以及各種防御設施。
這么做,都是為了增加楚軍進攻的難度。
而為了讓守關將士免遭敵軍大威力兵器的傷害,關內又搭建了不少堅固的掩體,挖掘了不少藏兵洞以及地道。
并且故意把關內建筑弄得十分雜亂,道路蜿蜒曲折。
目的,就是等著楚軍在攻破外墻之后、派兵攻入關城內時,被迫和守軍在狹窄、復雜的地形里展開白刃戰。
這樣的短兵相接,那“克虜伯”縱然威力巨大,也使不上勁。
而敵軍兵力再多,也無法在關城內施展。
所以,宇文孝伯明白己方能夠發力的時機,在敵軍攻破關墻、派兵入關城之時。
那么,在此之前,對方的“克虜伯”、“忠勇伯”為所欲為之際,他們只能默默承受。
他收起千里鏡,在關墻上巡視,給堅守墻頭的將士鼓勁,隨后下了墻頭,到城中掩體里等著。
因為“克虜伯”、“忠勇伯”威力巨大的緣故,宇文孝伯只留了少部分將士在墻頭戰棚里值守,提防楚軍以兵器攻城之際,又派出步兵偷偷蟻附攀城。
其他大部分將士,則躲在關墻后、關城內的各類藏兵洞、掩體里,養精蓄銳,等著與破關楚兵展開白刃戰。
走著走著,宇文孝伯聞到了一股炙肉味,而氣味的來源很多,仔細一看,許多藏兵洞口處,兵卒們點起火,炙羊肉。
羊是什么羊?犒軍時發的羊。
宇文孝伯為了鼓舞士氣,今日特地發羊,讓將士們加餐。
吃飽肚子,才好廝殺。
他走過一處藏兵洞口,聚集在火堆邊炙羊肉的兵卒,見主將來了,下意識的站起來,手里拿著羊肉串,有些不知所措。
敵軍即將攻城,他們卻在炙羊肉,這種行為若是在平日,那是要倒大霉的。
“注意火候,燒焦了,就不好吃了。”宇文孝伯笑道,一臉輕松,繼續向前走。
兵卒們見狀放了心,隨后想起來,今時不同往日,是主將允許他們在戰前吃飽喝足。
于是紛紛坐下,繼續炙羊肉,并且聽老兵繼續說往事。
老兵一臉滄桑,盤腿坐在洞內草席上,吃著別人幫炙好的羊肉串,說著當年的故事。
那是將近四十年前,奸臣(西魏對高歡的稱呼)興兵來犯,分三路大軍進攻關中。
三路是哪三路?
奸臣自領數萬大軍,從晉陽出發,抵達河東蒲坂,架起數道浮橋,準備渡河。
另一路,是有當世項羽之稱的高敖曹,率軍從沔北走武關道,攻上洛,逼近長安。
第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