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黃河西岸,同州朝邑城外喊聲震天,昨日渡河而來的楚軍,于清晨發動進攻,奮力攻打城池。
守城周軍憑借數道繞城壕溝,以及各類防御設施,頑強抵御著楚軍的進攻。
攻防之間,戰況膠著。
與此同時,黃河河面上,一道浮橋已經搭建完畢,不斷有兵馬自東岸經浮橋抵達西岸。
附近,又有四條浮橋正在搭建中。
而且,黃河西岸臨時搭建的碼頭已經初具規模,大量船只靠泊,其上所載兵卒魚貫登岸,并將不少物資卸下船。
朝邑西南,剛穿越沙苑而來的周國援軍,將眼前戰況盡收眼底。
這些援軍皆為騎兵,自南面華陰趕來,主將尉遲運得開路斥候回報,又親眼看到黃河浮橋已成,但目前只有一條,立刻進行作戰布置,準備交戰。
他率軍來救朝邑,就只能趁著楚軍在西岸立足未穩,趕緊配合朝邑守軍把對方擊退。
否則一旦數道浮橋俱成,就擋不住了。
尉遲運分兵數股,各自撲向楚軍騎兵,撩撥對方。
他把楚軍騎兵引誘過來,在曠野里決勝負,如此,對方就無法用那大威力兵器“克虜伯”、“忠勇伯”作戰。
殲滅了騎兵,步兵沒有羽翼護衛,自然無法攻城。
朝邑這邊危局化解,集結大軍在華陰防御潼關方向的伯父尉遲迥,就有更多的余力,來對付破潼關直入關中的東路楚軍。
否則,一旦河東楚軍順利進入關中,華陰大軍無力左右兼顧,要么被迫敵前撤退、退往長安,要么就被迫和至少兩倍于己的敵軍決戰。
尉遲運的戰術很明確,并立刻實行。
護衛外圍的楚軍騎兵,當然不會讓這些趕來的周騎威脅己方側翼,雖然兵力不占優,但依舊奮力迎戰。
然而無論周騎怎么“打了就跑”,楚騎都不會追得太遠。
來來回回折騰了一會,尉遲運見楚軍不上當,很快便換了策略,集中兵力沖擊攻城的楚軍,此為“攻其必救”。
如此反復沖擊,對攻城楚軍構成極大干擾,甚至迫使楚軍逐漸停止攻勢,收縮步兵,防御側翼襲擾的周騎。
這下,對方的怒火總算是被他撩撥起來。
楚軍又集結了一些剛過河的騎兵,會同之前在外圍攔截的騎兵一道,開始猛攻周軍。
此時,雙方兵力相近,周騎“膽怯”,且戰且退,往西南面沙苑方向而去。
沙苑,是同州地界一處地域遼闊的沙草地,南北近百里、東西四五十里,那里植被豐富,飛禽走獸種類繁多,為歷朝的牧馬場所。
其中有不少散碎小水澤,以及大量蘆葦蕩,東北緣和朝邑頗近。
沙苑地形極其適合設伏,是尉遲運為楚軍準備的墳地。
也是當年沙苑之戰時,大量東賊葬身之處。
沙苑之戰爆發時,尉遲運還未出生,但是他的父親和伯父,都是那一戰的親歷者,所以尉遲運從小就知道,這一戰,是己方以弱勝強。
一萬人,擊敗近二十萬人。
他回頭望去,大量楚騎蜂擁而來,看樣子,已經殺紅了眼,不管不顧悶頭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