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出巡到秦州,身為秦州刺史的陳昌當然要陪伴御駕,此時也在麥積山。
張麗華知道陳昌現在在哪:陳昌和其他隨行官員在步障外不遠處的一棵大樹下等候,便派人去請。
等人來了,便問:“陳使君,不知麥積山附近,有何清涼、僻靜又有流水之處?”
陳昌聽得張婕妤(張麗華為婕妤)這么問,心里納悶:怎么回事,馮才人方才也這么問。
你現在又問,敢情不是為陛下尋個好地方,而是自己去...
想到這里,陳昌忽然覺得心一緊,因為他先前聽人來報,說馮才人帶著兩三個人,往那“清涼、僻靜又有流水之處”去了。
當時他不以為意,畢竟麥積山周圍都駐扎著兵馬,并且提前清場,到處都有兵在執勤,不可能有什么意外。
現在,意識到情況不對,好像馮才人這么一去,有問題。
然而能有什么問題?那地方附近也有執勤的兵,能有什么問題?
陳昌覺得有些頭疼。
現在張婕妤問起這件事,是為了皇帝問的?為了捉奸問的?還是一時間興起,隨口問的?
這么一想,陳昌心亂如麻:碰到如此破事,該如何應變?
父親陳霸先去世后,他有幾位“世叔”提點,為人處世的“圓滑”,歷經多年總算是磨練出來了,但碰到皇家后宮之間的勾心斗角,那就....
不回答不行,陳昌便說了個地方,而且也就只有那個地方符合要求。
張麗華暗喜,便說:“請陳使君派人去準備一下,陛下一會,要去那里走走,看看。”
“是,下官明白。”
正說話間,李笠過來了,剛要和張麗華說什么,見陳昌正好在,便問:“陳使君,吐谷渾那邊有消息了么?”
“啊,陛下,回陛下...”陳昌好不容易把思緒轉過來,回答:“吐谷渾那邊,并未有消息,未見遣使覲見的動靜。”
“這樣啊...”李笠的思緒,因為陳昌的出現,也被帶歪了:“突厥的使者呢,在麥積山么?”
“回陛下,突厥使者之前因為肚瀉尚未痊愈,在州館休息,今日并未來麥積山。”
“還沒好,這是不是也太...”李笠沉吟起來,張麗華見狀,不敢打斷。
陳昌也不再想馮才人的事,提建議:“陛下,微臣以為,突厥使者是在觀察,想應變之策,所以借故臥榻不起。”
“倒也是。”李笠點點頭,和陳昌說起隴右局勢。
雖然秦州位于隴右地區的南部,卻是聯系關、隴的要地,一旦隴右生亂,亂軍要禍害關中,首先得拿下秦州,才能沿著渭水河谷入關中。
或者,朝廷要經營隴右,那么秦州就是“發力點”。
相關的布置,已經在按計劃進行,但李笠關心的并不僅僅是隴右地區,而是一直陰魂不散的突厥。
自從數年前,突厥在他御駕親征時吃了大虧,消停不少,但是,經過數年的修生養息,李笠覺得,突厥肯定又會蠢蠢欲動。
但對方在動手前,肯定要先摸清楚中原局勢,而中原局勢已經大變。
去年,楚軍攻入關中,擊破周軍主力,迫使周國君臣投降,周國各地,傳檄而定。
這時,出使周國、剛到半路(涼州地界)的突厥使者就懵了:周國滅亡,自己已經沒了出使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