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薊城,刺史官邸,匆匆趕回來的李妟,剛進后院,見小妾們一個個都苦著臉,只覺得頭疼:“怎么了?太妃又生氣了?”
小妾們點點頭,一個臉上青了一塊的美人,見李妟回來,委屈得眼眶都開始發紅了。
李妟摸了摸那嫩滑但又青了一塊的面頰,明白一定是太妃發火時倒了霉,安慰了幾句,問:“如今,誰在太妃那里?”
“是王妃。”
原來是王妃趕來救火,李妟心定了些,整了整衣冠,向前走去。
母親年紀大了,脾氣越來越差,兒婦之中,也就只有他的內人才能哄得住姑婆,所以母親才和他同住,跟著到幽州。
轉過小門,來到花園,卻見涼亭處圍了不少人。
李妟走上前,來到涼亭內,向母親問安:“娘,孩兒回來了。”
“你今日怎么回來得這么早?”太妃馮小憐問,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了許多痕跡,昔日容貌傾國傾城的絕色美人,如今已經韶華不再。
她看著兒子出現在眼前,已經被兒婦消了大半的氣,徹底消失不見。
“孩兒思念母親,加上公廨沒什么要緊事,所以回來了。”李妟撒了個善意的謊,馮小憐拉著兒子的手,讓兒子坐在身邊。
坐在另一邊的王妃彭氏,見“援軍到了”,暗暗松了口氣,卻不敢離開,免得姑婆又借題發揮,便陪著說話。
馮小憐很享受這樣的待遇,有兒子、兒婦陪著聊天,心情好了許多。
可一想到張麗華的小兒子,竟然得了好差遣,她就氣不打一處來:“你弟弟的前程,你這個做兄長的,都不上心?”
李妟從收到“急報”時起,就想明白母親今日發火的緣由是什么,趕緊解釋:
“娘,澳州太遠了,四季顛倒,和中原相異,孩兒這是怕阿弟去了水土不服,才沒有爭取。”
“可報紙上都說,澳州是個好地方,干是干旱了些,但氣候宜人。”馮小憐有些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兒子,被張麗華的兒子比下去。
爭的,就是那口氣。
現在,輸了一場,也不知張麗華此刻在徐州,有多得意。
馮小憐和張麗華爭了幾十年,兩人最美好的時光,都是一起陪著李笠度過,所以“競爭”很激烈。
比才藝,比“貼心”,甚至到了晚上,一起侍寢,都一定要比對方多得一次恩澤。
養育兒女,小時候也要比成績,長大了比前程,比婚姻。
爭了幾十年,馮小憐還是稍遜一籌:比張麗華少生一個兒子,哪怕她已經為李笠生了六個兒子。
現在,她的幺子,被張麗華的幺子搶了澳州刺史一職,當然一肚子火。
李妟繼續勸:“娘,河中也是不錯的,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又能種水稻,有塞外江南之稱,撒馬爾干可是個大都會,阿弟去河中任都護,不比去澳州好?”
“這不一樣,不一樣...”馮小憐說著說著,面帶憂傷:“澳州,是你父親最看重的地方,那么大的一個大島,他一直念叨的...”
澳州,是楚國在海外所設最大的一個行政區,此地為三十多年前,探險船隊于南海以南的海域發現,面積很大,但大半為荒漠。
馮小憐知道李笠一直很重視對澳州的開發,特地派皇子出鎮,定期輪替,目的就是鼓勵民間百姓到澳州定居。
所以,在她心目中,一直都是皇族擔任的澳州刺史一職,意義非比尋常。
李妟見母親有些黯然神傷,趕緊轉移話題:“娘,遼北那邊有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馮小憐的注意力果然被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