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大王,他正是臣的同族子侄呂文。”在呂不韋的示意下,呂文跪倒在呂不韋身側。
“早就聽聞相國身邊有一同族子侄,才華橫溢,近年來一直是相國你的得力助手。”嬴政打量著呂文,這個被呂不韋從同族中挑選出來,隱隱有將其視為接班人的呂文自然有自己的不凡之處。
“大王繆贊了。”呂不韋謙虛道。
“能被相國你看重,自然不是庸才。”嬴政不置可否道,“孤準備讓趙高出任中車府令,接手羅網,而呂文,可以作為趙高的副手,不知相國你可否愿意割愛?”
嬴政的命令對于常人來說,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這絕不包括呂不韋,如果想讓呂文出仕,呂不韋也可以做到,但呂文終歸是不同的,他知道,自古以來,權臣是很難有好下場的,他雖然自負才智,覺得自己不會重蹈先人的覆轍,但萬事總要最最壞的打算,而未曾涉足朝堂呂文就是呂不韋最后的底牌,若他失敗,呂文也能為呂氏一族保下一絲元氣。
嬴政見呂不韋叔侄都是一臉為難之色,說道:“相國你不必為難,孤可以讓你和呂文好好商量商量。”
“臣會盡快答復大王。”呂不韋長舒了口氣。
“孤得到消息,匈奴單于頭曼舉兵二十萬,準備趁著我秦軍攻伐趙國之際,攻打趙國。”
呂不韋剛剛放下的心又被嬴政這一句輕飄飄的話給提了起來。
“如此甚好,我秦國完全可以坐山觀虎斗,坐收漁翁之利。”呂不韋回道。
“所以,孤準備趁此機會,全力攻打趙國,即使沒不了趙國,也要吞下半個趙國。”嬴政最終說出了自己此次行程的真正目的,取得和呂不韋之間的真正信任關系,聚集力量,滅趙。
“這樣的話,王翦桓齮部的十三萬兵馬就不夠了。”呂不韋分析道,“若要滅趙,最起碼需要三十萬兵馬。”
“不是三十萬,是四十萬。”嬴政否定道。
“四十萬?”呂不韋驚疑道。
”滅趙是需要三十萬,但此戰可不僅僅只有趙國,還有匈奴,既然這些蠻族想進中原,那就沒有理由再讓他們離開了。”嬴政冷聲道,趙國是他的目的,但匈奴他也要趁此機會將對方徹底打殘。
“大王,最好還是不要和匈奴人輕啟戰端,若是已往。莫說四十萬大軍,就是五十萬,我秦國也有能力聚集如此兵馬,可此時不一樣,如今,我秦國正在集中力量修建鄭國渠,一時間無論糧草還是兵力,恐怖湊不齊四十萬兵馬。”
呂不韋說出了秦國的現狀。
“孤知道這些,但是,相國你可知道,滅一個國家容易,但滅一國的人心可是很難的,此次,匈奴南下,就是一個可以收攏趙國民心的良機,一旦錯過了,即使滅了趙國,也是后患無窮。”嬴政耐心地解釋道,若要出動四十萬兵馬,若沒有呂不韋的支持,嬴政可以召集足夠的士卒,卻難以籌集到足夠的后勤物資,這些是呂不韋的專長。
“大王是說,在趙人對匈奴的仇恨得到頂峰時,出手攻匈奴。”呂不韋試探道。
“是,只有先使匈奴人讓趙人感受到絕望,他們才會感激我秦國,畢竟,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碳,到那時,收攏趙國人心,就要簡單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