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卻沒有人知道,在某一段時間中,他曾經恨過白起,他恨白起,為什么交給他的兵法只是一部分,他恨白起對自己有所保留,他恨白起不能對自己傾囊相授。
但在白起身死后的許多年,他才明白了白起的深意,白起不是不想對自己傾囊相授,他只是不敢,他知道,若他因秦王而死,自己會作出什么選擇。
自己會起兵造反為白起報仇。桓齮暗自想到。
而當時自己為什么沒有起兵造反呢?因為怕,怕自己輸,那時的他并沒有能力對抗整個秦國,他不是白起,沒有白的能力,但若是自己有了白起的能力了呢?那么自己肯定會毫無顧忌興兵報仇,到那時,無論成敗,對秦國或是自己,都是災難。
而這一切卻不是他自己想明白的,是另外一個人告訴他的,雖然已經過去了數年,但他仍然不能忘卻那個在雪夜中獨自登門的少年秦王。
當秦王獨自前來自己的府邸時,其實我是想殺了對方為白將軍報仇的,雖然對于與白將軍的身死沒有任何關聯,但他終歸有那樣的身份。桓齮想到。
可誰能想到,他不僅沒能報仇,反而被對方說服了,成了對方掌控軍權的棋子,對方的條件不是高官厚祿,只是為白將軍正名,以及誅滅農家。
農家,本不是桓齮的目標,因為白起雖然是死在了農家的大陣之下,但在此之前,白起早已飲下了秦昭王賜下的毒藥,否則農家又怎么可能能夠戰勝打遍六國的白起,所以真正害死白起的秦昭王。
但農家千不該萬不該那般無恥,踏著白起的英名來成全自己的名聲,白起已經死去,留在這時間的僅剩下名聲了,自詡白起傳人的他,又怎么可能坐視那些小人作賤白起的英名呢?
而這一切,都落在秦王嬴政身上,只有他有能力,滅絕農家,而滅農家的前提就是讓農家在這天下沒有立足之地,要做到這一點,只能讓這個天下歸秦。
天下紛爭五百多年,一統天下,從來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哪怕當初周武王攜滅殷商的威望也不敢稱帝,只能分封天下,哪怕春秋五霸稱雄天下,這只不過是雄踞一時,但今在這半個月中,他發現,一統天下將不再是夢想,因為秦王。
從遙遠回憶中清醒過來的桓齮不由向身后望去,他剛剛從那里出來,而此時,在那座大帳中,秦王正在和一個女孩說話。
對于這個女孩,桓齮知道,當今在醫家宗師念端的徒弟,在過去的十幾天中,在秦軍大營獲得了醫仙的敬稱,她雖年幼,卻已自己的醫術就下了數百名重傷的士卒,而在她的幫助下,秦軍內部的軍醫的醫術更是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對于士卒來說,無疑是多出了一條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