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消息,對整個四川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聽到消息的人,無不是歡欣鼓舞,仿佛城下密密麻麻的叛軍也不再可怕,因為他們都知道,叛軍早晚必亡!
大明皇帝親征西南,顯示出朝廷對西南局勢的重視,更是一個寸土不讓的態度。
這時,整個帝國的目光,全都聚齊在西南地區。
得知皇帝御駕親征,合州全城軍民盡皆鼓舞,一路連戰連捷的土司軍,居然在這里碰了釘子。
知州翁登彥調度有方,一介文官,卻提刀督戰、奔走在各個城墻之上,打退了土司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這時,遭受重大損失的土司軍已經無力再圍困合州城,隨即,張彤向重慶求援。
奢崇明自然知道東線需要迅速打開局面,張彤這個東路,最終目的不是合州,而是后面的四川重鎮——成都。
只要拿下了成都,就能和貴州安邦彥連稱一片,到那個時候,水西在貴州響應造反,大勢便成。
奢崇明沒有什么猶豫,直接向合州方向增兵七萬。
到了天啟元年七月初,張彤已經聚齊了重慶來的援軍,集中起優勢兵力,繼續強攻合州城。
奢崇明自起兵以來,分為東線、西線,焦點是重慶圍攻戰。
東線張彤,戰略目的是為了用最快的速度攻陷成都,與水西安家取得聯系。
一旦安邦彥起兵響應,四川叛亂就將波及貴州、湖廣,甚至是南直隸各省。
西線奢寅,則是為了拖住魯欽調集的四省援軍,為中路奢崇明主力大軍攻克重慶贏得時間。
只要攻下重慶,奢崇明就能調轉槍口,迎擊魯欽的朝廷援軍。
奢崇明叛亂,其速度之快,布局之廣,很難讓人相信他是突然發難而不是早有預謀。
重慶城雖還未陷落,但土司軍一路攻城略地,東線張彤,西線奢寅,都是接連攻城略地。
尤其是張彤,一個多月的功夫,就已經開始圍攻成都前哨重地合州。
合州失陷,下一個就是程度。
奢崇明在重慶城外也沒閑著,他分兵數路,接連攻陷納溪、長寧、柴縣、璧山等地。
這些地方,自萬歷年起,就逐年征調駐守明軍援遼,衛所雖多,但卻極度空虛,完全無法抵擋土司軍的攻勢。
事情完全按照預想的方向發展,奢崇明眼見自己幾乎占據了四川全省的三分之二,也是有些飄飄然。
七月七日,奢崇明自稱大梁王,建號立國,仿明制,設立丞相、五軍都督府等官署。
稱王后,奢崇明即派出使者,向西南各省土司拋出橄欖枝,尤其是重金關照了石柱宣慰司。
自起兵以來,明軍兵力空虛,土司軍在四川幾乎難逢敵手。
在川東一帶,數萬叛軍與秦良玉組織起忠于朝廷的土司幾次大戰,面對白桿軍,幾乎是一觸即潰。
而后,奢崇明打起了招降秦良玉的主意,遣使重金往石柱,承諾奪取天下后,列土封疆以酬。
“大梁王愿與石柱秦家共謀天下!”
秦良玉端坐在座位上,桌案上正放著朝廷頒發的宣慰司大印,聽奢崇明派使者來要與自己共謀天下,冷笑不止。
在終于朝廷的一眾土司面前,秦良玉再次堅定不移的表達了自己對大明朝廷的盡忠之心,斬使留銀,誓與叛軍死戰到底。
沒過幾日,惱羞成怒的奢崇明親率大軍來犯。
石柱宣慰司集結眾土司,與叛軍平原激戰,互有勝負,就在這個時候,西線傳來線報。
說西南總督魯欽的四省援軍,其中兩路已經浩浩蕩蕩進入四川境內,第一戰就擊潰了奢寅的西路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