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黃河決堤了…”
南京城外,勇衛營駐地之外,朱由校今早起了個大早,正帶著黃得功等一批親衛,在郊外射獵。
朱由校剛射出一箭,還沒有來得及覺得可惜,便就聽到后方一陣馬蹄聲,卻是一名御標營的傳令兵跑回,遠遠帶來一份公文。
王朝輔接到手上,顫顫巍巍遞了上來。
他說完話,就這樣盯著前方毫無動靜的天啟皇帝,再看看緊隨其后的黃得功等親衛,心中嗟嘆一聲。
本以為這天啟三年,大明的窘境會好上一些。
卻是沒想到,在第一日就遇到黃河幾處決口,水淹州縣,難民四起的情況,這可不是什么好兆頭啊。
朱由校左手牽著馬韁,腰間挎著帝王劍,轉身將長弓遞給黃得功,聞報后笑了一聲,灑脫道:
“叫隨駕的內閣大臣們,從速議出賑災之法。”
“朝輔,撫寧候還沒來嗎?”
王朝輔聞言,先是點頭,片刻后才小心地道:
“陛下,撫寧候怕是不會來了。”
“可惜了,朕本以為,以他的能耐,能猜到朕這次叫他來,只是為了單純的聊聊啊…”
朱由校搖搖頭,說完話再度輕笑,道:
“他來不來,射獵都要繼續,向東走吧。”
做大明的皇帝并不輕松,這一點,朱由校早就是知道,未來的天災**他心里也有準備。
無論什么,都不能阻擋這次針對江南地區的改革、整頓。
“這里是何處?”
朱由校勒停坐騎,發現前方巨石蔥樹,伴有三兩民房,空氣中彌漫著糞肥味道,便皺眉詢問道。
王朝輔道:“回陛下,這是到了紫金山。”
“紫金山…”朱由校喃喃一聲,“太祖皇帝與高皇后的孝陵,就建在紫金山南麓吧,來都來了,隨朕進去看看。”
一聲令下,幾十余騎紛紛隨在天啟皇帝身后,來到了位于紫金山腳下的孝陵所在。
紫金山方圓有限,無八百里平川任朱由校馳騁,也無甚么野獸,可以讓他體驗狩獵快感。
朱由校縱馬前行,遠遠見到一處石坊。
這是一座兩柱沖天式石雕牌坊,高四尺,寬一尺有余,額上橫刻“諸司官員下馬”六個大字。
“陛下,這是下馬坊。”王朝輔輕聲提醒。
“下馬坊…”
朱由校重復一句,抬起頭來,望著這六個大字,心中贊嘆一番。
當初建造此處石坊時,雕刻石匠想必格外用心,遙隔三百年,依稀可見這三字透出的威嚴、霸氣。
“下馬。”
朱由校淡淡說完,率先翻身下馬。
黃得功身著戎裝,窄袖戎衣,腰間束著玉帶,佩茄袋刀帨,取“咬臍郎打圍”之意伴隨圣駕。
他先示意眾人,才是趕緊下馬,憨笑一聲道:
“陛下,官員下馬就行了,您不必如此的。”
朱由校轉頭看他一眼,牽著馬韁步入下馬坊,環視周圍景色,輕聲道:“朕是這大明的君,卻是高祖皇帝的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