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內喀爾喀五部中的四部,都臣服于后金,土默特當時依然強盛,還沒有分裂,也對察哈爾部冷嘲熱諷。
鄂爾多斯諸部各自為政,福余、泰寧、朵顏諸部則已經歸附大明。
這樣的周邊情勢下,作為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除本部察哈爾以外,實際上只能支配遼河套一帶的幾十個漠南蒙古諸部。
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部落對他陽奉陰違。
林丹巴圖爾在天啟二年以前,可以真正掌管的主要幾個漠南大部分別為浩齊特、奈曼、克什克騰、烏珠穆沁、蘇尼特、敖漢、阿喇克卓特和主錫惕八個鄂托克。
除此以外,他僅被漠南諸部奉為名義上的共主。
至于漠北強盛的外喀爾喀部更早已聲稱當世已非黃金家族的時代,他們不承認蒙古大汗為共主。
天啟二年六月,大明調集九邊重兵與后金、科爾沁、內喀爾喀五部大戰。
林丹巴圖爾接到了朱由校的詔書,回復的非常果斷,但就是不出兵,他根本沒有把這個所謂的盟約當回事兒。
林丹巴圖爾知道,這次背盟之舉,肯定會招惹來明朝的報復,或者是后金的入侵。
他不是坐以待斃的人,自從繼位之初,他便立志恢復先祖成吉思汗的霸業,在這樣明金雙方都忙于大戰的時候,自然是察哈爾部擴張的良機。
天啟二年六月至天啟三年十二月間,林丹巴圖爾動用各種手段,促成了赤兒山一帶強盛的土默特部的分裂。
自此,土默特一蹶不振,分裂為東西土默特。
在這之后,林丹巴圖爾率領察哈爾部東征西討,相繼攻滅了十幾個不聽從詔令的漠南蒙古部落,兼并其部,將勢力所及擴充到塞北三衛。
很快,林丹巴圖爾收到了大明戰勝的消息。
有勝者,就肯定有敗者。
內喀爾喀四部和科爾沁在福余衛被朱燮元率領的七鎮明軍擊潰,元氣大傷,短期內根本無力再組織任何大規模的騎兵。
林丹巴圖爾沒有放過這個天賜良機。
天啟三年十一月,也就是大明內部正忙于科舉大案,朱由校在重組內閣的時候,林丹巴圖爾馬不停蹄的出兵了。
林丹巴圖爾率領十二萬察哈爾輕騎兵大舉入侵內喀爾喀,用武力迫使其中已倒向后金的四大部臣服于他。
至此,漠南蒙古諸部悉歸察哈爾,就連內喀爾喀五大部,其中的四個部落也臣服于林丹汗。
這天,朱由校負手站在懋勤殿內,看著一副地圖。
看來此前還是將林丹巴圖爾,這個歷史上致力于恢復蒙古帝國霸業的林丹汗想簡單了。
這個林丹巴圖爾,居然能趁著自己與努爾哈赤大戰的時候,在西面搞出這么大的動靜。
遼東大戰打了一年,養案消滅東林,重組內閣和軍機處用了半年,就這一年半的時間,林丹巴圖爾竟然把漠南諸部統一了……
還不僅僅是統一了漠南蒙古諸部,他還利用自己擊潰內喀爾喀四部聯軍的這場勝利,以重兵迫使內喀爾喀向察哈爾部臣服。
看著地圖上忽然冒出來西面那一大片的察哈爾區域,朱由校手中攥著的兵部題奏不經意間落在了地上。
兵部題奏上,赫然就有這樣一句話:
“其勢力所及,西起河套,東至塞北三衛,北抵內喀爾喀,南達赤兒山,威逼大同,綿延數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