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大朝會。
朱由校回到京師已經有十天了,在這段時間,內閣會部議,對水軍部的設立,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但是一切的一切,都要在今日這個朝會上做一個了斷。
朝會伊始,群臣列班,朱由校在典樂中甫一落座,便有一名都察院御史站出來,昂頭闊首:
“陛下,臣有本奏!”
朱由校正襟危坐在九龍御座上,看著站出來叫做石三畏的御史,面上沒有絲毫的波動,說道:
“講。”
石三畏抬起頭,先是看了一眼皇帝神情,才是顧盼一眼正在階上站著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眼神微微一變,石三畏方才大聲說道:
“臣連夜梳理萬歷一朝三次京察結論,發覺驚天大案!”
“辛亥、丁巳、癸亥三京察,李三才、顧憲成、曹于汴,并及**星、張問達、王象春等東林黨人同氣連枝,打壓異己,三次京察結論盡為不實!”
“若不追論東林逆黨其罪,必致朝野上下人心惶東,惑惑不安,諸多能臣志士報國存疑!”
話音落地,滿朝文武都好似窒息一般,殿上鴉雀無聲。
而魏忠賢,嘴角掛起一抹弧度。
朱由校自然將石三畏與魏忠賢兩人的小動作洞悉于心,權當不知,靜默良久,說道:
“萬歷三京察時隔久遠,可有證據嗎?”
“有!”石三畏既然打算站出來,向潭水中扔出這一塊石頭,又怎么會沒有任何準備,他繼續說道:
“臣手中有這些人結黨營私,包庇門生的鐵證!”
說著,他奉上一份奏疏。
“臣首劾東林黨魁李三才!其次顧憲成、曹于汴,并及**星、張問達、王象春等,俱有萬死不赦之罪!”
魏忠賢連忙下階,將奏疏捧上來,恭恭敬敬呈在朱由校面前。
朱由校接來奏疏,看著閹黨編排的這些或真或假的罪名,實際上也是無心取辨認什么真偽。
這個時候,朱由校微微側目,魏忠賢正垂著頭,卻仍然掩飾不住臉上的興奮之色。
很顯然,魏忠賢是想借大捷余威,燒這最后一把火,將朝野之間的東林黨人徹底連根拔起。
對朱由校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浙黨即將起勢,溫體仁一旦入京,朝中就會形成閹黨、浙黨、武勛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東林黨,的確是應該徹底消滅掉了。
想到此處,朱由校轉眼之間便是勃然大怒,上演了一出變色龍一般的戲碼,“這些逆臣!”
“朝廷高官厚祿的養著他們,他們一個個自詡清高,沒想暗地里卻盡是這班偽君子!”
盡管石三畏首劾的名單上,大部分都已不在朝中為官,要么已經被魏忠賢迫害至死,要么便是因黨政而無奈告老還鄉。
然而,什么都阻止不了閹黨將東林黨趕盡殺絕。
“傳朕旨意,追論萬歷三京察!”
“已死者,追奪全家誥命,見存者,立即削官去籍,永不錄用!”朱由校像是愈發的震怒了,粗喘著氣,連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