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吏部、兵部并五軍都督府重審三次京察,朕有意酌量擢用被罷黜之人為原官,擬一份名單呈給朕看!”
石三畏連忙匍匐在地,拜道:
“陛下圣明!”
閹黨官員們也都是紛紛跟隨。
“陛下圣明,萬歲萬萬歲!!”
山呼聲漸漸熄落,數名魁梧的大漢將軍邁上皇極殿,一一將四名在彈劾名單上,仍在朝為官的東林黨人拉出班列。
“陛下,臣冤枉啊!”
“陛下三思、三思——!”
這四個東林黨,全部都是死有余辜,貌似清高,實則巨貪,他們也是在野東林黨借機還朝的關鍵人物。
魏忠賢授意石三畏彈劾的每一個人,實則都是得到了朱由校的默許,閹黨方才敢如此的大張旗鼓。
但是朝中出了這種事,幾乎沒人會想到天啟皇帝本人。
無論在朝為官的還是地方官員,又或者那些東林黨人的門生故舊們,所想到的都是魏忠賢獻媚于皇帝,借機大肆抓捕東林黨人。
很多人都知道,閹黨的這次行動,蓄謀已久,足以將根深蒂固的東林黨,徹底打入無底深淵!
只有極少數人看得出來,這只是天啟皇帝進一步加重皇權的一步棋。
閹黨,或者是東林黨,都不過是皇權之下的棋子,在這場明爭暗斗之中,除了朱由校,沒有人是真正的勝利者。
......
四名東林黨人凄慘的叫喊,使得其余群臣莫不膽戰心驚。
皇極殿上站著數百名文武臣子,卻依舊顯得空曠,寂靜得讓人心里直感覺發毛,無所適從。
“啟奏陛下,寧夏總兵蕭如熏在前日去世。”這時,英國公張維賢站出來,打破了這一份沉寂。
“蕭如瑟鎮守寧夏十二載,多次擊退西虜犯境,斬首數千級,為邊軍所敬重,臣以為,朝廷應當給予適當的嘉獎。”
蕭如熏在朱由校御駕親征西南時,曾在寧夏抵擋西虜蒙古各部的偷襲,鎮守寧夏十二年,的確是聲威顯著。
如今死在任上,更算是為國盡忠,于情于理,都應該封賞,不然就將寒了天下將士報國之心。
“準奏。”朱由校點頭,想想說道:
“朕想追授蕭如熏為鎮邊候,蔭其子蕭安國世襲錦衣衛千戶,為山西平陽衛指揮僉事,諸卿以為如何?”
群臣一陣嗡嗡的議論聲,有人出列說道:
“陛下圣明。”
一聲落地,議論聲漸息,群臣紛紛山呼,張維賢、魏忠賢等也均在其列:“陛下圣明!”
朱由校十分滿意,忽然問道:
“眼下后軍都督府的掌印左都督是誰?”
皇帝不可能在這種時候來問無意義的問題,多半這件事就是要交給五軍都督府來辦。
帶著這樣的想法,張維賢不敢怠慢,趕緊說道:“回陛下,是泰寧候陳延祚,始封其先祖陳珪,由靖難軍功封爵,襲任至今。”
果然,朱由校點點頭,淡淡說道:“寧夏鎮為后軍都督府所轄,此事便交由后軍都督府去辦吧。”
張維賢立即伏跪:“陛下圣明,臣一散朝,就親自去泰寧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