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陜西。
“今日把諸位交到這里來,是接到了朝廷的旨意。”朱燮元坐在大堂上,身旁是陜西一帶較有權勢的文官、武將。
武將之首,是掌后軍都督府事的泰寧候陳延祚。
文臣之首,便是時下任陜西巡撫的李起元了。
他們兩個,都是朝廷改制之后上的位,陳延祚代表著天啟一朝新晉的武勛勢力,李起元便是浙黨中人。
要說起來,作為浙黨如今的第一個巡撫大員,李起元能坐到這個位子上,還是多虧了入閣后的溫體仁。
自然,在此之前,朝中少不得一陣的明爭暗斗。
這些都屬官員們之間的內斗了,朱由校通過較事府知道個清楚,但卻并未插手,官員爭斗起來,這個皇位做得才安穩不是嗎。
說話的,正是山陜總督朱燮元。
他的手指敲打著座椅,良久后才向一旁打了個眼色,待著玄武鐵盔的山西鎮西衛指揮使猛如虎大步上前,嗓音渾厚道:
“朝廷定議,不日將起大軍出關,征討建州,此役,必使建州覆滅,以雪薩爾滸前恥!”
剛聽這話,許多人心里還挺高興的。
要打仗了,這不是好事兒嗎?
出去建立軍功,回來才好說話,尤其是現在朝廷風風火火整頓衛所,武將更應該立功,才能保住自己的官身。
隨后,猛如虎道:“以下,便是此次山西、山西兩地諸衛、所抽調的名單,今日確定好了,即刻便要奏報陛下!”
“陜西,榆林總兵姜讓、延安府甘泉總兵吳烈、西安府涇陽總兵督漕運事宋利、臨洮總兵賀勇……”
“山西,太原總兵高業、河曲總兵猛如虎、大寧總兵督岳陽軍務栗自陽、平陽府總兵陳國威……”
這次山陜兩省出動的兵馬規模,僅從名單上來看,規模竟比上次薩爾滸之戰調派的還要多。
其中有九邊總兵一,雜號總兵十二。
除此以外,還有各地的參謀將、游擊將軍、千總,不計其數,足以使人察覺到朝廷此次的動靜之大。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次出關作戰,居然是以點名的方式調集兵力,朝廷沒有給你反對的機會,讓你去,你就得去。
如果仔細去看,就知道這次朱燮元選人并不是隨手點將,這里邊兒的說道可真是不少。
不過總的來說,就是奉旨行事,把內地那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刺頭們調出關,統一到關外收拾。
這樣一來,既有了隨意處置將官的口實,也避免了內地再起戰火,生靈涂炭,給百姓徒增災難。
等這批人調出去,山陜兩地基本也就清凈了。
但如此以來,造成的后果便是歷來是軍事重地的山陜兩省,歷經萬歷三大征,天啟一朝遼東、西南兩大征以后,兵力嚴重不足。
內地兵力嚴重空虛,若再起大亂,朝廷鞭長莫及,很容易就會演變成一場星火燎原之勢。
不過,這些事朱燮元心里知道,卻并不能現在就辦,因為這次他也要隨軍出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被抽調出去那些人老實。
第二天,一匹快馬疾馳進入大同鎮城。
“總督檄令,大同軍不得輕動,待出關大軍開拔,張萬邦即領本部大同軍以此令,駐扎西安,招兵買馬,擴充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