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府皇家學院,又名皇家學院,內部分為文武兩個大類,中間以一寬數丈的“文武碑”所隔,東側為文華學院,西側為授武學院。
學院于天啟二年設立,學制三年,第一期學員已在天啟五年六月畢業。
至今,文、武學院已經為大明地方基層培養出了兩千多名優秀且忠于朝廷的官吏、軍官。
這些年輕一輩,擁有其父輩、兄輩難以企及的優良教育,皇家學院“百出一”的畢業率,更證明畢業生們都非等閑之輩。
畢業時,他們往往滿懷熱情,還未被當下腐朽的地方官僚系統所侵蝕,富有活力。
經過多年的鍛煉,有些人失其本心,逐漸成為冠冕堂皇的敗類,有些則已經成長為一方棟梁,活躍在大明各地。
自設立大典后,天啟皇帝每逢年節大祭,便會攜手皇后蒞臨于此,以表示皇家對下一代培養教育的重視。
今日皇帝來得突然,學員們都是又驚又喜,就連文武學院的各自院長和教員也都沒有事先接到通知。
當一襲勁裝的皇帝從學院入口,駕馬經過那兩座石獅時,全部的人,無論普通學員還是教員,俱都將目光注目過來。
以往大祭,皇帝來此,往往都是羅列依仗,排場極大,可今日卻是輕裝簡從,除卻十余名勇衛騎兵外,竟無一人依仗。
朱由校在界碑處徘徊良久,最終還是策馬轉向,直直奔入授武學院。
授武學院的院長聽聞皇帝突襲來此,早就是又怕又驚,連忙帶著幾名手邊的教員出迎。
盡管他們動作已經很快,卻還是沒能在皇帝一行人進入授武學院前趕到。
當他們姍姍來遲時,朱由校已經在一旁觀看許久。
這時,朱由校正帶著十余名一樣下了坐騎的勇衛騎兵,站在授武學院內搏斗場的一處擂臺周圍。
臺上,一名身材較弱的男學員,正在和一個塊頭高大的男學員搏斗。
毫無疑問,前者被根本招架不住對方的攻擊,對方每一次攻擊,都會踉蹌數步,方才穩住身形。
可朱由校見這名身材瘦弱的學員,每一次被擊退,都會很快站穩腳跟,然后再度上前。
占據劣勢,卻仍能主動出擊。
見此,朱由校靜靜點了點頭,其身旁的勇衛騎兵也都將視線挪動上去,看得十分認真。
現任院長的戚金已是須發皆白,帶著幾名教員趕來。
“不知陛下突然要來學院,臣有失遠迎,實在是死罪。”戚金剛到,拱手就要行禮。
朱由校也知道,戚金本來在歷史上的渾河之戰就要戰死,所幸自己穿越及時,這才將他和戚家軍最后的苗子保存下來。
當然,這些年來,也并沒有讓他再去帶兵打仗了。
戚金是個閑不下來的人,身上有許多戰功,軍中威望很足,帶兵經驗更是極其豐富。
除了他,朱由校想不到第二個人能在天啟二年能做授武學院的院長。
朱由校毫不在意,目光仍在臺上,“無妨無妨,愛卿來與朕說說,臺上的這個瘦弱的小個子叫什么?”
戚金聞言,也是一笑,蒼老聲音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