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過程中,東線戰場的伊瑟爾精靈試圖支援,但右翼炮壘已經被埃納雷斯攻下,任何試圖向南線戰場移動的伊瑟爾軍都要將最薄弱的側翼完全暴露在炮壘火力下。
而原本始終和要塞對射的禁衛軍團炮兵陣地,也在戰斗進行了八小時后,火力越來越稀疏…盡管兵力多達四倍,但禁衛軍團的火炮不論質量還是彈藥儲備,都遠遠不能和南部軍團相提并論。
作為一個“后發大國”,伊瑟爾并沒有完整的軍工業,自制的步槍和火炮質量都遠遠不如克洛維與帝國;不僅是榴霰彈和炸彈,連高質量的發射藥和大小一致的實心彈都不能完全自給自足,必須從帝國進口。
而克洛維卻完全是另一種情況…以克洛維城作為核心的“中央行省”,足以滿足克洛維軍隊的一切需要;限制他們的僅僅是原材料,燃料,運力和訂單。
實事求是的說即便到了圣徒歷一百年,克洛維人依然不能理解為什么一百年前的那個夜晚,即將被暗殺的圣艾薩克會對自己的造物如此忌憚,以至于創造的第一天想到的不是發揚光大,而是摧毀和隱藏它。
即便造出了鐵路,擁有了蒸汽催動的巨大機械;擁有了靠焚燒鯨油和煤炭以維持光明,溫度和能量,僅靠它就能對抗龐大帝國的城市;親眼見證了蒸汽核心的偉大…克洛維人還是不理解。
這些偉大的造物被國王與貴族牢牢攥在手中,用敬畏的目光看著這些被教會封印,只有在“被認為合適時”才會賜予的在他們眼中基本與魔法無異的知識。
只有極少數的一部分人,已經從克洛維城的巨大變化中察覺到了這種不同,開始理解這不僅僅是魔法或者簡單的技術進步,而是某種天翻地覆的變革。
路德維希·弗朗茨就是其中之一,或者說他堅信自己就是站在浪潮之巔的那個人;用自己一場又一場勝利,喚醒克洛維真正的榮光,將帝國和她所代表的一切——制度、文化,傳統……
統統碾在腳下!
“傳令炮兵陣地,讓臼炮和南城墻上的要塞炮調整炮位,直接對南線敵軍陣地的中軍位置進行火力覆蓋。”塔樓頂端的路德維希斬釘截鐵道:
“所有火炮裝填榴彈,準備一分鐘速射!”
“是!”
十分鐘后,一片硝煙的南城墻上出現整整一排的炮口…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巨響,被炮焰燒得滾燙的榴彈宛若瓢潑大雨般,從伊瑟爾精靈們的頭頂落下。
盡管南城墻的火炮力量遠不如東側,并且幾門最關鍵的二十四磅加農炮并不能第一時間調轉方向,主要火力只是些臨時安置在城墻上的六磅和十二磅步兵炮,并沒有多強的威懾力。
但靠著炮兵們嫻熟的技巧和默契配合,還是打出了一分鐘三輪,甚至四輪的好成績;短短一分鐘,烈火和硝煙就已經將炮彈炸點完全覆蓋。
再加上禁衛軍團開始因為炮彈供應等等問題逐漸熄火,鷹角城的火炮也就再也不擔心暴露目標,肆無忌憚的向敵軍開始進行地毯式覆蓋。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原本還只是節節后退的伊瑟爾精靈頓時陣腳大亂,原本在后線督戰的軍官和騎士們遭受了堪稱毀滅性的打擊,在爆炸中成片成片的倒下;轟鳴不止的炮聲在空中激蕩,宛若鐘鳴般收割著地上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