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天的時間,茶壺街事件就傳遍了整個白鯨港。
話又說回來,不想傳遍也難——又是動用軍隊,又是爆炸,半個社區都被炸上了天,剩下的半個也是哀鴻遍野,爆炸升起的煙柱連城外的農莊和軍營都能看的一清二楚,根本瞞不過任何人。
對于整個事件起因經過,白鯨港內那些擁有林場和礦場的產業主們是又喜又驚。
喜的是風暴師的執行力強大到超乎想象,這證明安森·巴赫之前的種種“美好藍圖”并不僅僅是畫餅;他的的確確有能力修整道路,維持治安,打造一個基礎設施良好,社會穩定的殖民地…讓他們的夢想成真。
驚的是這份強大執行力,也同樣可以被用在他們頭上。
殖民地商人和產業主們發現自己處于一個極度矛盾的狀態:一方面他們希望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治安,能夠讓自己更方面的賺錢,同時不用擔心被憤怒的工人暴動把自己打死。
另一方面他們又害怕提供這一切服務的“統治者”實力太強,能夠肆無忌憚,隨時隨地的拿捏他們,希望最好能給這個人的權力設置種種限制。
當然,他們不知道是其實本土的“同行們”和他們的想法幾乎完全一致,只是王室實力真的太強讓他們徹底死了這條心,只敢偶爾想想。
但隨著克洛維與帝國戰爭而不斷增加的負擔,來自王室越來越多的壓榨,已經讓某些“不切實際的妄想”開始逐漸發芽……
至于以哈羅德議長為首,白鯨港周邊農莊和一些小型城鎮們的態度則比較微妙,既沒有表示反對也沒有顯得備受鼓舞,仍然還在觀望階段,只有哈羅德議長本人不咸不淡的送上了一封祝賀信。
作為殖民地最龐大的一股勢力,某種意義上他們的態度就是整個殖民地的態度——反感來自本土的控制,更不希望有太多的外來者和他們“分蛋糕”。
這些人并不是排斥新移民,他們只是希望移民們最好能零零散散的來到殖民地,方便各個農莊和港口吸收,慢慢變成“自己人”。
但像風暴師和盧恩家族這種明擺著無法被吞掉,甚至連分化都十分困難的外來勢力,想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歡迎,那真是相當的困難。
尤其一旦讓風暴師徹底控制了白鯨港的秩序,接下來他們肯定就會將手伸向外圍殖民地,墾荒建造農莊…侵占一部分屬于他們的潛在利益。
畢竟任誰都不難猜到,安森建立軍團農莊的目的就是為了削弱對他們的依賴;哪怕這些農莊最終只能自給自足,被搶先占據的荒地也等于減少了未來他們手中耕地的數量。
而作為眼下白鯨港城內風暴師“公認”的盟友,瑞珀主教在聽聞兇手被擒獲的消息后,表現的態度也最為激動。
在主教眼中安森如此高效的履行承諾,無異于“暗示”他對于處置白鯨港異教徒的積極態度。
而且眼下雖然局勢略顯緊張,但也無形加快了守信者同盟的組建速度;風暴師也已經開始履行約定,在拿到這些信徒們身份登記的同時,開始組織一些簡單的訓練計劃。
局勢正朝著他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很快白鯨港就會擁有一支倚靠信仰組建起來的民兵武裝。
主教甚至表示自己會主動帶領白鯨港的信徒募捐,為被生擒的兩個兇手在廣場設立火刑柱,在成千上萬信徒們的圍觀與歡呼中,將罪犯“明正典刑”。
負責白鯨港治安的卡爾和阿列克謝只能“婉拒”了主教的盛情,表示罪犯還在審訊階段,不能這么快就把他們變成人體蠟燭…至少現在不行。
至于某位為守護白鯨港而戰的“警長大人”…她對一切“不能吃”的東西都毫無興趣。
懷揣《警長守則》,嘴角咬著香香甜甜的“卷煙”,游走于白鯨港大街小巷的莉莎警長致力于打擊一切危害居民們日常生活的違反犯罪行為;任何壞蛋一旦被她盯上,就絕無什么好下場。
當然,在打擊罪犯的過程中難免傷及無辜,以至于短短幾天時間,白鯨港就流傳了許許多多的傳說:“炸彈妖精”,“霰彈槍警長”,“幽靈風衣”,“死亡口哨”……
對于這些,了不起的莉莎警長并未放在心上,《白鯨港好人報》也同樣竭力宣傳警長大人不慕名利,默默打擊罪犯的豐功偉績——頭版封面就是她叼著“卷煙”,手握霰彈槍的插畫。
嗯,她特別喜歡“霰彈槍警長”這個稱呼。
而她努力鏟奸除惡同時所造成的損失,客觀上也幫了負責治安的第二步兵團一個“大忙”——對于基建惡劣的白鯨港,安森一直計劃要重修來著。
現在好了,直接省去了拆遷的過程,直接快進到社區重建。
一邊要維持港口治安,一邊要負責守信者同盟訓練,現在又要承擔社區重建工作……風暴師參謀長,卡爾·貝恩少校對此深感榮幸,感激之情簡直溢于言表。
……………………
白鯨港軍營,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