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埃克斯男爵本人對鄉下,尤其是冰天雪地的鄉下毫無興趣,某人利用“參觀礦井”拖時間的陰謀計劃還沒開始就被迫宣布破產。
但秩序之環在關上大門的時候,還留下了一扇窗戶:據傳聞祖上是筑城大師的埃克斯男爵對新世界的工廠頗感興趣,在建筑景觀和歷史方面也頗有造詣;自稱若非要繼承爵位和議員頭銜,他原本應該能重振祖先榮光,也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筑師來著。
于是卡爾立刻投其所好,拉著整個使團參觀城內的鋼鐵廠,紡織廠,制鹽廠,軍工廠…帶著這幫本土的貴族老爺,好好看了看殖民地產業升級,爭取早日實現現代化的成就。
很顯然,無論是底層貧民出身的卡爾,還是教會修道院畢業的小書記官,對建筑,大工業,城市景觀等方方面面,不說了解皮毛吧,也基本屬于一無所知的程度。
不過沒關系,他們不懂混凝土和鋼鐵的藝術,但很明白什么叫語言的藝術。
在兩人流暢無瑕疵的緊密配合下,總督使團的參觀過程十分順利;大部分成員表達了意外的驚喜之情,而埃克斯男爵更是開心到無以復加,甚至越參觀越興奮,恨不得一天就把所有的工廠都逛個遍。
作為樞密院內難得的經濟人才,拋出對風暴師和盧恩家族能在短短一年成績的震驚,更是因為他太清楚這些大大小小的工廠,對未來的煤礦銀行有多么的重要。
作為金融機構的核心,銀行雖然有諸多功能,但最核心的盈利項目永遠都是放貸和儲蓄兩項,所以它天生就是給有錢的人(或組織)服務的——廢話。
這就引申出了另一個問題,誰有錢?
更準確的說,誰會需要大筆的借貸周轉,并且有可能會產生大規模的儲蓄活動?
白鯨港是附庸本土的殖民地,做遠洋貿易的商人似乎是不錯的優質客戶;但問題在于他們有更好的選擇,叫做教會銀行——大概率看不上煤炭銀行這種鄉下信用社。
而礦井這種資源向的產業,對投資需求確實有,但主要是儲蓄;家里有礦的產業主一般想不到要搞什么產業升級,根本沒有貸款需求,就存錢那點兒“儲蓄費”是養不活一家銀行的,它必須能找到可以貸款出去的客戶。
于是也就排除了漁民,小作坊主,農場主,牧場主…這些人都屬于自給自足行,對經濟活動的需求極低,對他們開通的金融服務都帶有一定的慈善和公共福利性質。
軍隊是不錯的投資對象,但壞賬率通常也不低,還很容易打水漂,再加上收買軍官和后勤部門的成本——屬于絕對的高危險的風投項目,不能當做一般項目。
而工廠則完全不同。
設備的更換和維修,工人的薪水,拓展市場的宣傳,產能產量的提升…只要是一家運營狀態良好的工廠,它簡直無時無刻不在和銀行打交道,并且極其依賴銀行來維持自身的資金周轉。
假如說一個農莊是某個溪流中段的湖泊,那么工廠就是無比湍急的瀑布;水量的忽高忽低,巨幅的上下落差,都需要擁有良好的調節閥來維持其中的平衡。
所以殖民地的工業發展的越好,這家即將成立的銀行可預期未來就越高,埃克斯男爵…未來的銀行行長——他自己以為的——地位就更加重要,更受本地人的尊敬和本土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