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雖然沒有自立為帝,但他已經成為擁護大涪的勢力中的代表人物,許多終于大涪的勢力,現在都隱隱以他馬首是瞻,當然不允許王琪那里還有一個“大涪皇帝”存在。
楊云的想法,得到目前在吳縣的許多官員贊同,王琪派出的使者,很快帶著楊云的意見,趕回了遂州。
得到楊云的回復之后,王琪很不滿意,認為楊云這個有些欺人太甚,所以便對楊云的回復采取置之不理的態度。
王琪在他的地盤上下令,所有十王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的男子,都必須征召入武,這樣一來,王琪很快有了二十萬的兵馬。
有了這些士兵,王琪一下子有了底氣,他一邊讓人守住江岸,防止齊文遠的進攻,一邊在地盤里訓練新兵,等待機會東山再起。
齊文遠率領大梁士兵,雖然也向江對岸的王琪發起了幾次進攻,但是有著涪江天險,又有精通水戰的韓國士兵相助,齊文遠沒有撈到任何好處。
幾次進攻沒有取得效果,齊文遠也就不再做無謂進攻,只是帶人守住江岸,防止王琪渡江偷襲。
這樣一來,遂州的戰事陷入僵持階段,宇文護和大梁朝廷官員,又將目光放在云州,因為現在只有這里,才能對大梁造成威脅。
由于大梁地盤中,很多反對宇文護的中小勢力基本被平定,宇文護現在便能騰出手腳,專心對付楊云節制的云州了。
楊云勢力的存在,已經成為宇文護心中的一根刺,這一次他下定決心,要將楊云的勢力連根拔出。
宇文護在大梁全境頒發旨意,將各地能夠抽調出來的士兵全部派出。東拼西湊,又湊出了一只五十萬人的大軍,準備讓他們討伐楊云。
為了此戰能夠成功,宇文護讓作戰經驗很豐富的輔國大將軍趙煥帶兵,并且讓足智多謀司空陳遠航,親自擔任軍師兼監軍。
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云州,在云州居民中產生了很大的震動。云州現在能夠調出來,對付大梁軍隊的也就不過二十來萬人而已,面對比自已兩倍還多的敵人,壓力是空前巨大。
針對這一消息,楊云將手下的核心人物召集起來,一起商討如何應對這一局面。
在眾人的激烈討論下,很快制定好應對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軍事上不能被動防守,既要穩守重要關卡,又要飼機反擊;各部要密切配合,讓有限的兵力發揮更大的作用。
后方的官員要做后物資準備工作,還要穩定好百姓,不能造成恐慌,也要保證各地事務如常進行。
制定好方案之后,云州上下便緊鑼密鼓的行動起來,等待這一場,楊云節制云州后一規模前所未有的大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