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漢重重地點了點頭。
吃好早飯,唐正德就帶著唐漢坐著馬車前往蒙學所在,這座蒙學書院叫‘麓山書院’,建于麓山,所以就取名為‘麓山書院’。
麓山書院建在半山腰,有一條道路直達書院,書院四周種滿了竹子、花草,甚是安寧,遠遠就聽著書院中傳來的朗朗讀書聲。
麓山書院不但教授蒙學,還教授其他年齡段的學子,華陰縣但凡有條件的人家都會把自家子弟送來麓山書院求學,便是周邊幾個縣也有人前來求學。
“李院政在嗎!”唐正德讓下人將馬車停在書院門口,朗聲問道。
“哎喲,是唐舉人來了,有失遠迎,罪過罪過!”一個中年人看到唐正德,連忙告罪道:“家父正在給學生們講《大學》,還請唐舉人莫怪。”
“原來是李院政是在講《大學》啊,想想唐某也有六年不曾聽李院政講解《大學》了,還真是讓人懷念。”唐正德道。
當年他蒙學也是在麓山書院讀的,然后一步步考試,在二十歲時候被錄取為生員,二十四歲參加鄉試得了舉人。可惜前后兩次前往京城趕考,卻都落榜了。
心灰意冷下,唐正德回到了華陰縣,好好經營唐家的家當,轉眼已經過去了數年,而他也終于有了兒子,當真是歲月不饒人。
“李秀才,這是我孩子‘唐漢’,今年滿三歲,卻是想讓我兒來書院讀蒙學,不知道可否。”唐正德道。
正常而言,都是**歲才開始蒙學的,唐正德之所以在唐漢三歲時候就打算安排唐漢讀蒙學,也是有自己的考量。
“才滿三歲?”李秀才道:“唐舉人,會不會太小了些?”
“李秀才勿惱,我兒雖然才滿三歲,但是卻乖巧懂事,還會背唐詩,正是可以接受蒙學的時候。”唐正德道,面露得色。
“背唐詩?”李秀才露出懷疑之色。
“漢兒,給李秀才背一下唐詩。”唐正德見李秀才不信,就對著唐漢說道。
唐漢對此自然易如反掌,畢竟前世他也是讀到大學,大部分的字都認得,對于詩詞自然也懂得,頓時唐漢背了《靜夜思》、《涼州詞》和《登岳陽樓》,不但一字不漏地背了下來,還頗有感情,仿佛入了意境,讓李秀才聽得驚訝不已,連道唐正德生了個好兒子,也不再懷疑,當即為唐漢辦理了入學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