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臺宮!朝天殿!
“王上萬年!”
“諸位臣公有禮了,坐。”
“謝王上!”
“議”
商鞅拱手道:“啟稟王上,隴西,漢中,關東等郡傳來郡守奏扎,機關犁開墾之地比人工和牛犁所耕耘還要松散,百姓已相繼播種,今年秋收我秦國必是歷年來秦國之最,預計最低都是去年的五倍有余。”
嬴政聽了也是欣喜不已,這年頭什么都沒有糧食重要,道:“善,此事工部和兵部居功至偉,不可不賞,兩位尚書記功一次,賜財務若干,其余有功之人便有兩位尚書寫個奏札呈交內閣。”
“謝王上賞賜,此乃臣之本份。”兩位尚書謝道。
商鞅又道:“其二,西川,西南兩郡太守將郡丞、郡尉、兩郡所管轄縣的縣令等人選,均也寫成奏札呈交內閣。臣和三位內閣閣老已經審核,不合適之人已被劃去,今日便是朝議具體人選。”
又是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確定郡尉縣令等人選。
“第三議,巴郡郡守王曉身得重疾,不能主政,需要朝廷另派郡守前往巴郡擔任郡守之位。”商鞅道。
嬴政說道:“巴郡政務先交由郡丞代為處理,限內閣三日之內選出有能力擔任郡守一職者交于孤定奪,此事準內閣開廷議。”
“內閣領王令。”
嬴政見商鞅不再說話,便知他已無事奏,便按照慣例問道:“諸位臣公可有事要議?”
“稟王上,臣有事要議!”一道聲音在下方想起。
群臣也有些意外,按理來說所議之事均是交由內閣批閱,內閣無法決定的再上交嬴政定奪,嬴政不能輕易決定的才會舉行朝議,很少有大臣親自在朝議上提出。
眾人看去,原來是戶部尚書范蠡出的聲。
嬴政淡淡問道:“范公所議何事?”
范蠡道:“稟王上,秦國幾大糧倉已經無糧,剩余糧食只夠大軍兩月所需,如今能夠籌糧只有二法,一則,向百姓提前征稅,此法會激起民變,不可取。唯有第二法,臣斗膽,以國府的名義向秦國糧商借糧,秋收便還,可承諾糧商一點三倍的利息。”
“什么?不可?”
“真是荒繆!”
“此法簡直就是離經叛道之舉。”
“范蠡這是要毀我秦國根基啊,秦國重農抑商,若按他所言去做,商人會怎么想,百姓又會如何看待朝廷。”
“諸位大人嚴重了,此法乃是救國良策,怎會有諸位說的如此不堪。”
“是啊,我認為可行。”
群臣贊同者有之,咒罵者有之,觀望者同樣有之。
“王上不可,朝廷若是如此行事,還有何威儀可言,如何讓百姓信服,王上三思!”有大臣出來說道。
“王上,臣反對,若是向商人借糧,必會助長商人氣焰,這是對我秦國重農抑商政策的動搖,會給商人傳遞一個不好的信息——重農抑商是錯的。”又有大臣出來反對道。
“啟稟王上,臣贊同范尚書的計策,如今當務之急是籌集軍糧,以保證供給大軍的糧食不斷,才是上策。”景田出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