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拜謝道:“謝我王恩得,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嬴政虛扶諸葛亮道:“孔明之心,孤深信不疑,望你我君臣同心同德,強我秦國,揚我國威。”
諸葛亮道:“臣謹記我王圣言。”
諸葛亮退下,嬴政又道:“三部,名為吏部、刑部、禮部,吏部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功勛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設吏部尚書一位,吏部侍郎一位,四司郎中四位,諸位臣公可有合適人選?”
張儀出列道:“啟稟王上,臣推蹇叔為吏部尚書。”
又有一位大臣稟道:“臣舉薦嚴開為吏部侍郎。”
“……”
“……”
“稟王上:臣舉薦王綰為吏部尚書。”范雎稟道。
王綰此人雖然沒有什么驚天之才,但他卻是一個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人,吏部在嬴政看來主要就是穩,尤其是他準備啟用李斯的功勞制,那吏部就更加的需要這樣的人坐鎮。
嬴政道:“王綰何在?”
“臣在。”
“今封你為吏部尚書,掌管吏部一切事宜。”嬴政高聲道。
“臣定不負王恩。”王綰恭敬道。
王綰退下嬴政對著群臣道:“戶部侍郎一職,孤已有人選。不過,在此之前,孤請諸位臣公看一卷奏札。”
嬴政說完,將案幾上的一卷竹簡遞給鄭和,鄭和恭敬接過,下了平臺,遞給左列第一人商鞅。
商鞅接過,看了一眼,暗道果然,看完之后,傳給了綱成君蔡擇,蔡澤看完又傳給張儀、范雎,然后是老廷尉,老廷尉越看臉色越是精彩,再也忍不住道:“好一篇功勞制,和我秦國制度非常契合,若是以此功勞制作為我秦國官員升遷制度,我秦國基業傳承傳萬世非夢也,此人大才。”
許多大臣很是好奇,當竹簡傳到他們的手中,越看越興奮,若真如此,他們升遷無人敢質疑,無人能擋。
總之一句話,只要你功勞足夠,明天你的上司就是你的下屬。
竹簡傳到了武將這排,他們看了也是贊嘆不已,很是類似商鞅變法的二十級爵位制。嬴政已經說過,軍政分離,二十級爵位制不再適合文臣評功升遷之用,所以李斯的這篇功勞制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功勞制是這樣劃分的:一百累功=一個小功,十個小功=一個中功,十個中功=一個大功,十個大功=一個天功。而功勞的評定都是有很嚴格的標準。
打個比方,一位很有才能的人,想要在秦國當官,必須要從從九品做起,而想要升官,需要足夠的功勞。從從九品升職到正九品需要一個中功,從正九品升任到從八品需要十個中功,從從八品升遷到正八品需要十五個中功,依此類推。
這樣一來,秦國官場就會出現能者上庸者下的局面,至于運氣好的那些人,也只是一時的,想要升遷沒有真本事,只會掉不可能升,如此一來:有才能者未必是身居高位,而身居高位者一定是有才能之人。
從從九品到正一品的功勞,還需要朝臣商議,定下一套標準,反正是不會讓人鉆空子的,升遷也不是那么容易。
從正二品到從一品,嬴政要親自制定,反正門檻很高,這樣就不會出現功勞大到封無可封的地步,比如說白起這次率軍迎戰六國大勝,嬴政所給出的功勞評定也就兩個大功,而正二品升遷到從一品則需要十個天功,白起剛好是正二品。
朝臣為什高興,那是因為嬴政給他們畫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大餅,只要你努力,功勞夠了,那也證明你的能力夠了,總有機會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