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既然相邦大人也有定計,為何還來相見。”
郭開道:“秦滅趙結局無法挽救,老夫自然要為自己留條后路。”
“相國何求?”
“老夫要秦王承諾,滅趙之后,準許我在代郡為王。”郭開話語擲地有聲。
頓弱了然,此人做王之心不死,準其在代郡為王,就是說秦王不能派兵攻打他。
道:“我王不準,又當如何?”
郭開冷笑道:“那你這位秦國使者就別想回去了,我挾持趙遷北上,和匈奴,東胡結盟,秦能耐我何?”
“你就不怕遺臭萬年?”
“那又如何,我如今不也是被趙國朝野罵作老陰賊嗎。”
頓弱道:“此事我會稟報我王。”
郭開起身,道:“靜候佳音。”
說完杵著拐棍離去,頓弱心道:此人若是能臣,趙國何至如此。
王倉回來,在趙王面前添油加醋的說了司馬尚是如何的藐視趙王,還罵趙王荒淫無道,趙國災難皆是趙王引起。。
郭開又拿出許多平原君勾結廉頗,司馬尚,樂毅等準備兵變的證據,趙王嚇得臉色大變,他若是王位被廢,豈能有好日子過。
元老派知道平原君和龐援竟然背著他們聯系邊關將領準備兵變,他們和郭開斗就是為了爭權,若是趙遷被廢,擁立趙嘉為王,他們連如今的權勢都會丟掉。又豈會放過平原君,司馬尚,廉頗等人,都選擇站在趙王這邊。
趙王聽從郭開的建議,邊關將領掌控軍權,不能硬來,邯鄲城的平原君等人暫時不動,避免打草驚蛇。
反而是以對東胡作戰的名義,派樂乘去替代廉頗,廉頗活了一把年紀又豈會不知道,一直毫無動靜的朝廷竟然突然要對東胡用兵,既然用兵自然是先調兵,可卻是派人來代替他,用意何其明顯。
廉頗大怒,率軍攻打樂乘,樂乘不敵,逃往齊國。廉頗也知自己無法在趙國立足,率領親衛逃亡魏國。
樂毅父子見如此情況,直接率領大軍投降了秦國。
至于司馬尚,自然不是蠢人,當日王倉離開以后,殺了趙王親信軍中司馬,率軍北上,和東胡決戰。
駐守井陘關的趙國將士大多是雁門,云中兩郡之人,自從得知東胡入侵兩郡,請戰之聲接二連三,都快有嘩變的趨勢,司馬尚率軍北上,他們是千百個愿意,又怎會反對。
趙國形勢變化之快,讓人天下諸國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