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中,軍事地圖擺開,司馬尚拿著一根半米長的竹竿,指著趙國最北面的邊境道:“欲滅東胡,先封其退路,退路有三條:其一,雁門郡的北面,雁門郡的北面和匈奴接觸,邊境修有長城,且東胡和匈奴是死敵,相當于有兩道關卡,所以說這條路不太可能。第二條,從雁門郡東北方向逃離趙國返回東胡境內。第三條,從雁門郡東行,要么進入燕國,要么北上。東胡和燕國同樣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他們東逃之后只能北上。如此說來也就只有一條路,從雁門郡東北方向逃回東胡地盤。”
“所以本將決定派遣一支五萬騎兵前往平陽駐守,堵住東北方的出口,東胡大軍就是甕中之鱉,諸位可還有需要補充之處?”
張楠道:“將軍,其一,我等不能保證派遣到平陽的大軍不會被東胡發現,若是發現東胡定然不會選擇東北這條路線逃離。其二,狗急了還跳墻,東胡若敗,那還管什么匈奴,燕國,先逃離我軍追殺再說。所以,末將認為平陽調遣三萬,雁門郡的東面代郡代城派遣一萬,北面長城派遣兩萬,最好是從平陽迂回北面,以免被敵人發現意圖。”
司馬尚想了想道:“有理,我軍雖然只剩下七萬,但是對付敵人五萬大軍也是足夠,四面大軍形成包圍之勢,定要讓東胡全軍覆滅。”
“將軍,我軍若是出戰,東胡可會迎戰?”一位將領問道。
司馬尚自信道:“東胡搶劫將近兩月,心中驕橫,我軍若是出戰其必不會懼戰。”
說完之后又指著一處地形道:“不過,以步對騎,乃是劣勢。我軍可以派出三萬大軍引戰,只準敗,不準勝。將其引到這里,這里多山丘對我軍極為有利。”
眾將看去,那里是處八字地形,是個倒八字形,很是方便埋伏。
一位將領道:“將軍留下的七萬大軍中,有三萬新兵,我軍又是以步對騎,勝負難料啊。”
司馬尚道:“雖然我軍多新兵,但是新城和平陽,平邑之間多山地。一,山地,高地多,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騎兵沖鋒不起來,步兵優勢極大,又容易埋伏,這種地形東胡毫無作戰經驗,此為地利。二,我軍將士是為了護衛親人,眾志成城,此為人和。所以無需擔心,此次定要東胡有來無回。”
布置完后司馬尚高聲道:“可還有誰想要補充?”
見眾將無意見,令道:“張楠,趙木,魏榮聽令。”
“在”,張楠,趙木,魏榮三人起身道。
“令,張楠率軍兩萬繞道前往北面長城,趙木率軍兩萬前往平陽,魏榮率軍一萬前往代郡代城。”
“諾。”三人領命道。
“諶煜聽令。”司馬尚有令道。
“在”
“令你率領三萬大軍北上引敵,準敗不準勝。可能做到?”司馬尚問道。
“末將必將東胡引入圈套。”年老的諶煜回道。
“其余之人下去準備,張楠,趙木,魏榮留下。”
“諾。”其余將領起身一禮后,全部退下。
張楠恭敬問道:“將軍還有何吩咐?”
司馬尚道:“你們此去需要防備的不只是雁門郡潰逃的東胡人,還有其余兩路潰逃的東胡異族。切記不可掉以輕心。”
想了想又道:“若是碰到秦國大軍,既要防備,先不可與其交戰,其中分寸你們要把握好。”
“末將謹記。”三人道。
“可,將軍,滅了東胡之后,我軍是不是要和秦軍開戰?”張楠道。
魏榮兩人也是望著司馬尚,神色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