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王倒下去的一瞬間,群臣皆是愣住,目光盡皆投向項明,忽然間他們明白了此中用意。
陛下面對鄭雄辱罵而無動于衷,確是在隱忍,不亂方寸。如今之際,終于以諸葛亮之手滅殺了當朝唯一的王。
仔細一想,恐怖如斯!
“先生,你下手重了。”
項明面對如此場景,只是淡淡一句,別無他意。
諸葛亮上前,跪倒:“臣也是一時失手,沒想到真武王如此弱小,在臣攻擊之下,不堪一擊。”
“正如先生所言,真正的罡丹強者,永遠不是虛丹可以相提并論,真武王與先生比試,實力不敵而亡,此乃一份殊榮。”
項明正色道。
“劉培林,將真武王以國禮厚葬。”
“臣遵旨。”
承文殿內。
“白起。”
“臣在。”
“朕命你為神武大將軍,加封你為武安王,統領郢都所有兵馬。”
“臣叩謝陛下。”
“申公豹,夏姬。”
“臣在。”
二人齊聲道。
“朕封你們為護國國師和護國夫人。”
“謝陛下。”
二人大喜過望。
群臣皆是不敢不服。
這幾人,他們都察覺到了一股莫大的威勢,比之諸葛亮,更加的可怕。
大楚皇朝,沒有宗人府長老院庇護,也是時候需要一些強者站出來為大楚保駕護航,震懾宵小。
現在有傳聞宗人府就是當今陛下所帶人滅殺。此間看來,有這么多強者相助,也不無道理。
項明高坐龍椅,俯視眾臣,淡淡道:“朕今日登基稱帝,肅清朝野,整頓六部,撤二相,設內閣,此皆不過須臾功夫罷了。然而大楚皇朝如今百廢待興,仍是需要諸多人才填補各處空缺,為大楚之崛起而添磚加瓦,不在此一時,諸位覺得此欲長遠,該如何?”
大楚的政治制度,有點類似華夏唐代,卻又有不同,無三省,有六部,可以說是一個殘缺體。
如今項明要把它補上,但人員配置跟不上。于是乎跟諸葛亮商量一番后,只能先暫時設立內閣,至于三省,還要斟酌一番。
此話一出,群臣默然。
“諸位但說無妨,無論對錯,朕不與追究。”
項明道。
諸葛亮站了出來,講道:“陛下,臣以為大楚如今局勢,政不通,則人不和,人不和,則事不順,事不順,則國難治。”
此話一出,群臣皆是愕然。
能夠道出這般話來,絕非一般人能夠擁有的見識。
于是乎,群臣也在議論起來。
“敢問南陽王,何為政不通?”
說話之人乃是軍機協助大臣兼工部尚書周深。其人甚是好奇諸葛亮這一番話,其實這為政之道,諸多法門與兵法有類似之處。
故而周深十分想要知道這一個答案,甚至如果可以,他也想把后面的幾個問題一并問清楚。
如此情況,也正是許多大臣的心聲。
諸葛亮也已經做好了回答的準備:“大楚皇朝之所以政不通,乃是因為上下不齊心,故而難以相通。如今之朝廷大員,諸如在場諸位,大部分應當也是通過家族步步而來,而非從寒門崛起,如此則不解民意,傳達政令之際,出現各類偏差。
下則皆是豪門世家的門生子弟,對于民意更是置若罔聞,只是滿足自身利益罷了。難以有真正為人民服務,為大楚服務,為陛下盡忠的人。”
“周大人,不知在下說得是也不是?”
周深沉默了一會兒,道:“的確如此,南陽王說得不無道理。
“那此弊病就無解乎?”
“非也。”
諸葛亮搖了搖頭,道:“陛下,臣以為大楚想要崛起,首先必要廢除官場世襲特權,使之公開。”
“朕正有此意。”
項明點了點頭,道:“先生之言,振聾發聵,讓朕清醒過來,官場世襲特權決不允許在持續下去,不然大楚之**,必然動搖根本,而且此事朕萌生一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