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巨頭們正在搶灘印度,我們完全沒必要妄自菲薄,不能看到有幾位印度人做了歐美跨國企業的CEO,就產生了“不如人”的感慨。
趙琪東有些措手不及。關鍵是齊政的反駁中有詳實的數據,有確切的事實,以至于自己就算想倚老賣老利用自己權威厲聲訓斥對方,也無從下口。因此只能尷尬地陰郁著臉不說話。
齊政得饒人處不饒人,繼續窮追猛打。
“再說到人民素質的問題,大家都在國外呆過,自然知道很多外國人的素質也不咋的:地鐵鐵軌里堆得滿滿的煙頭;節日慶典后到處是扔的餐盒、廢紙等亂七八糟的垃圾;甚至晚上十點以后誰還敢在外面嗨誰都是嫌命大……”
“殘酷點說自由世界人民素質高,還不如說是自由世界違法違規的成本太高。文明素質的高下,與名聲無關、與身份無關、與是否來自所謂高素質的發達國家也無關,而是取決于規矩是否嚴格、制度落實是否到位。”
“至于吃野生動物這點,我承認國人愛吃野味,雖然從生態意義和防疫安全方面考慮確實不值得提倡。但這不過是我們飲食文化的一方面,如果非要將其上升到人性啊、素質啊等人身攻擊,我也只能說,不過是老大笑話老二,半斤八兩罷了。”
“要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鳥群,就是被美國人吃到絕種的!”
“18世紀時,廣袤的北美大陸上,有兩種動物的數量令人瞠目。地上跑的美洲野牛,至少有6500萬頭;天上飛的一種鳥——北美旅鴿,數量約有50億只。”
“自從歐洲人移民到北美大陸后,這兩種動物遭遇滅頂之災。到1903年,北美野牛還好,能剩下二三十只,被政府出面保護起來,所幸沒有滅絕。”
“而北美旅鴿就沒那么幸運了。這種鳥肉非常好吃,關鍵還特別傻。據說旅鴿大隊路過時,因為太容易捕殺,老人小孩扔塊石頭都能打幾個下來。于是人們想盡辦法捕殺北美旅鴿:用霰彈槍打;點燃硫磺之類的制造濃煙熏……旅鴿天性奇特,并不因為同伴死去就四散逃開,以至于死的如同雨點般落下,活著的依然保持隊形不變若無其事向前飛。”
“美國建國后,捕殺旅鴿形成大規模的產業。每天有數不清的旅鴿被送往美國東部城市的餐廳。鴿肉也成為下層階級的食品來源之一。可是旅鴿實在太多,美國人根本是吃不完的。不過這并沒有減少捕殺行為,人們甚至把鴿肉做成豬飼料,以很便宜的價格大量銷售,以至于北美洲的豬都跟著開葷了。”
“毫無節制的大規模捕殺進行了幾十年后,旅鴿數量大幅減少。到了1857年,美國東部的人們發現成群的旅鴿已經難以見到。有人向州政府建議立法保護。當時政府部門的人是大笑著說,旅鴿怎么可能殺得完,你們去中西部繼續殺,那里多著呢。于是針對旅鴿的大屠殺繼續進行。”
“這樣又過了幾十年,全美境內都很少看見成群的旅鴿了。1914年,最后一只人工養育的北美旅鴿‘瑪莎’死去,這個地球上曾經最大的鳥群宣告徹底絕種。”
“所以你們看,老外吃起野味來也不遑多讓,甚至更狠,那可是幾十億的數量啊。”
“當然,美國人是不會承認這一點的。機智的美國科學家得出一個非常適合背鍋的結論,旅鴿種群遺傳多樣性非常低,從而導致輕易被滅絕。嗯,基因是個好東西,證明了旅鴿滅絕都是它惹的禍。”
“這種自己的屁股都沒擦干凈就指責其他民族殘忍、沒人性的行為,倒也符合歐美一貫的風格。睜眼瞎這種事情,老實講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如果再有美國人嘲笑華人愛吃野味,殘忍而又不近人情,你大可以回唾他一口,說誰呢?老子至少沒試過將幾十億的動物種群吃到滅絕,你們倒是試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