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你只需要知道,加州是美國國內政治博弈最激烈的州。
“選民代表”們會義正辭嚴地支持環保理論,背后深藏的是“景觀受影響”、“噪音太大”、“窮人搬進來會破壞社區環境”等諸多算計,以及“你支持我就反對”的兩黨議員扯皮。
所以,不管加州人愿不愿意承認,這個社會富人的生命總比窮人的更值錢。
……
簡單地介紹了火災的前因后果,盧志威總結道:“在加州,無論你的農場在哪,都要有遭受火災的意識。這一次我們還是比較幸運,火災較快地被撲滅,起碼我的房子和大部分機械設施都沒有受損。”
“不過你們也不用太過擔心,我的農場這么多年了,也只是經歷過這一次火災,只要防護得好,這種狀況不會經常出現。”
“我這農場基本是按生態農場規劃的,可惜近兩年的努力被這把大火付之一炬了。老實說,要不是遭遇了這場損失,再加上我的兩個兒女都考上了大學,又需要一大筆學費,我還不一定舍得出售農場,畢竟這算是家族兩代人的辛苦所得。”
齊政聞言倒是眼前一亮,在前面的談話里他知道盧志威當年在大學里學的是植物科學專業,還兼修過管理學,畢業后也是進入過德爾·蒙特公司——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罐頭公司工作。后來也是因為父輩去世,才不得不回來繼承農場,并發展至今的規模。
盧志威這個人倒是可以一用。
“冒昧地問一句,盧先生出售農場后的下一步打算是什么?”齊政狀似不經意地問道。
盧志威爽朗一笑,“也沒什么不好說的,我們在安大略有一家有機食材超市。我打算再去洛杉磯開幾家連鎖。回顧自己十多年的務農經歷,我越來越覺得,美國的大規模工業化農業已走入了死胡同,小規模、精耕細作、多樣化經營的農場才是未來農業的理想模式。”
“我看好有機食品的未來,但這個農場規模相對生態農場太大了,我們兩個人的精力已經忙不過來了,只能有所放棄。如果可以,我希望接手的人也能用可持續的方式經營農場,而非像大部分大農場主一樣掠奪式經營。”
“所以這報價絕對是良心價,我對農場掛牌出售一段時間了,有不少人被這場火災嚇到。而周圍的幾家農場主則是想要兼并,但我沒有同意,我們的經營理念一向不和,若非萬不得已,我不想將農場交到他們手上。”
齊政點點頭,明白了。說白了,盧志威是想擴大有機食品超市規模需要投資,恰逢農場受災受損,恢復也需要投資,兒女上大學也要錢,因此只能選擇出售農場了。
齊政和張澤宏在盧志威的帶領下仔細地逛了一圈農場,雖然大半受災,但是可以看出,農場規劃的很不錯。
農田被分成了四四方方一塊塊,按盧志威的介紹,有的種植了玉米,有的種植大麥,有的種植蕎麥,有的種植大豆,有的種植油菜花。
現在是冬季,未受災的部分還有不少果蔬,看上去長勢良好,顯然這片農場的土地足夠肥沃。
盧志威告訴齊政他們,他的農場養了牛、豬、羊等牲畜和雞、鴨、鵝等家禽,這兩年農場進入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牲畜糞便作為肥料還田,土壤越來越肥沃,菜長的比普通農場粗大,連田間的雜草都特別肥、蟲子個兒都比別處大。用田間雜草喂羊,雞在地里吃蟲子,結果羊長的好、雞下的蛋多。
他的生態農場自產的農產品,在銷售渠道上,同齊政他們了解的RB、澳洲都有所不同。
RB和澳洲的生態農場,大多作為旅游目的地,顧客構成中相當大比例來自境外。因此,他們農場的加工產品,可以作為旅游商品實現在地化銷售。
而美國生態農場的誕生,初衷之一就是為了縮短“食物里程”——即食物從田間到餐桌的距離。因此,它的顧客,很多都是本地乃至本社區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