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消說,看看手中簡歷的質量,就知道這一全套飽和攻擊下來,有多少人能抵擋得住誘惑了。
嘉谷總部以下若干個獨立的事業部要招人,子公司嘉谷農業公司本身也要補充人員。招聘總規模達到80人。
一些細節上的分工,譬如財務部、行政部等一般工作人員的招聘,由王昱業帶領著謝開濟和老姐陳靈珊負責,齊政只對篩選出來的各部門負責人進行面試。
寧可精不在多,反正招聘廣告將持續登上兩個月左右,這段時間慢慢地進行優質的選擇,也是不錯的。
最終面試按照齊政的要求采用了當下比較新鮮的群面方式。應聘同一崗位的人,五人一組,一起進入會議室進行面試。
進入面試室后,每個應聘者有兩分鐘的自我介紹時間,然后進入讓面試官觀察應聘者能力和特質的小組互動環節。最后,齊政、王昱業和張澤宏三個面試官開始隨機提問。
群面不僅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效果也不錯。
把應聘者放同一平面上,讓他們同臺競技,很容易就能看出各自的差異。應聘者中,誰思維敏捷,誰邏輯清晰,誰更積極主動,誰語言表達能力更強,誰更有團隊意識,誰更沉穩老成,誰想法多,誰長的更帥更漂亮……呃,這個不是重點。
與此同時,每個人的缺點和弱項也會暴露出來。誰顯得急躁,誰自信不足,誰凌駕于其他應聘者之上,誰過于愛表現自己,誰不善言談……
幾輪下來,入選名單就慢慢確定了下來。
有三人在齊政的視野里相當顯眼。
一個是留學歸來后從外企辭職的沈時行,為人心高氣傲。之前他在外資企業擔任法務部總管,因為看不慣外企利用不平等條約壓榨國人,憤而揭發,為此差點惹上官司。
他直言,即使如此,也絲毫沒有后悔,有時表現得跟一愣頭青似的。但他的能力確實出眾,齊政也欣賞他這份沖勁和剛正,把法務部交給他,可以放心。
一個是岷省人丁顯,大學考去了首都,本來有出國繼續留學深造的機會,不過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機會,在所有人看不懂的眼神下回到了家鄉,想以自己的力量,援助家鄉發展——整一個理想主義者。
他是北大經濟學院公共經濟學系碩士生畢業,就學期間跟著導師考察研究了多個國家,見識多了貧富差距,回家后對家鄉的緩慢發展急在心里,看到了嘉谷的招聘后,就興出了要以那里為基點,做點什么的想法。
于是一個在大城市歷盡繁華迷了雙眼的高材生,放棄了國外的環境,放棄了大城市的高薪,來到一座小縣城,以一個弱小的企業為基點,卻懷著極大的理想,在很多人看來丁顯的想法不過是異想天開,不切實際的空想。
但齊政知道在這個什么都可能的年代里,這就是不曾被澆滅的夢想。人這輩子總要做幾件在別人看來不過是荒唐的事情,以后回憶起來才多少能夠有面子對子孫后代說及“你爺爺當年……”、“你奶奶當年……”之類的談資。
而齊政也相信,丁顯將不會在將來為這個抉擇后悔。
最后一個是女生,江妍。她在西南大求學期間是學生會主席,她進入對于現階段來說還正處于創業階段的嘉谷完全是通過王昱業的介紹,聽說她放棄了一家知名公司做人力資源副總的機會反而選擇了這里,這讓很多人都不可思議。
對此江妍只是淡淡一笑,說,“在他們看來,我進入一個好的企業,衣食無憂,或許拼搏奮斗大半輩子摸爬滾打能夠抵達中層,那樣就是成功了。但是引領伴隨一個新興公司發展壯大,我就是元老,這將更有成就感。當然,不可否認優厚的待遇也非常有吸引力,但我最終是被你們的招聘廣告所吸引的。”
招聘廣告就是齊政寫的,“你我攜手,世界將因此而變。”
“改變世界嗎?”齊政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