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愛吃豬肉的群體。每年全世界出欄的豬,有一半都進了中國人的肚子,但中國的養豬效率遠低于歐洲與美國。
在這方面效率最高的國家是丹麥。
而其中最奇葩的養豬場就是丹麥皇冠養豬場:喂豬的飼料人可以吃,豬每天喝的是礦泉水,不止給豬聽音樂和洗澡,還設立專門法律……
簡直是人不如豬系列……
但每一條讓你覺得匪夷所思的規定,都是人家成功的關鍵。
所有豬農都有學位,不但要學習專業養豬知識,還要學管理和哲學;
高度的機械化和智能化,讓大部分繁重的體力活被機器取代;
飼料更是精品中的極品,由小麥、大麥和礦物質混合而成,口感甜而細軟,連人都能直接食用;
一生喝礦泉水長大,沒有污染,遠離疾病;
每只豬都是運動家,運動累了、臟了,還有洗澡的自動化設備給豬清洗……
仔細想想,除了被殺的命運,在丹麥皇冠當個二師兄其實也是蠻幸福的!
但其實仔細思考,就會發現,丹麥的養豬場能夠做到高效率,并不是僅依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還得有一整套配套的管理方式。
最難管理的永遠不是豬,而是人。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養豬場的人。
隨著中國養豬業乃至整個養殖業的技術升級浪潮的到來,不少科技巨頭迫不及待地踏進養豬業。一夜之間,感覺大家都不務正業了。
將AI技術融入養豬,豬臉識別,物聯網改造……
你很難說這是不是殺雞用牛刀,畢竟,很多時候,只是解決一個身份識別的問題,用計算機視覺的方式,采集數據、訓練模型,技術很復雜,成本太高了。
方向和邏輯是對的,但成本和性價比是不是值得,就各有各的考慮了。
齊政并不指望現在能達到后世的技術水平——現在他自己用的手機都還是諾基亞“砸核桃機”,蘋果的時代都還遙遙相望,還要啥自行車?
他只是希望能通過靈陣的配合,提高養豬的效率,提升管理水平,進而在“豬周期”中屹立不倒。
目前他還不懂行業,不著急,慢慢來,只要愿意繼續深耕行業,這些問題都會逐步解決。
可以說,一切都才剛剛開始,齊政也是在摸索中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