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到村里的“茶香稻”育苗基地,齊政看到陳建章帶著兩名研究員在田里觀察稻苗的生長情況。
“師兄,忙呢?”齊政主動打招呼。
陳建章抬頭,看見是齊政,轉頭吩咐了兩名研究員幾句,就走了過來。
“我在研究‘茶香稻’稻苗的生長狀況。話說回來,你是從哪得到的這種神仙稻啊,確實是不同凡響。”
齊政打哈哈:“這真是意外所得,當初我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培育了一把,沒想到結果出乎我的意料。”
說完連忙轉移話題,“怎么,現在有什么特殊情況?”
陳建章也就是順口一問,他當初品嘗過“茶香米”之后,見獵心喜,于是直接駐扎在大嶺村“茶香稻”的育苗基地,研究“茶香稻”的特性。
“雖然外表跟一般稻苗差不多,但生長速度著實緩慢。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茶香稻’成熟期至少達到180天,確實只適合生長一季。產量按照你之前的實驗數據,已經是相當高了。”
“對有機肥的利用效率高,相對而言對化肥就不夠敏感。這種特性倒也不奇怪,不少香米都有這方面的特點,如果施用化肥,品質會大為降低。”
“這就注定了要采取生態種植的模式。我們會摸索稻鴨共作,稻蟹共作,稻魚共作等生態種植體系,尋求一種種養效率最高的模式。”
“現在的問題是,要確認‘茶香稻’的適宜種植范圍。因為一般而言,頂級香米都有其獨特的生長環境要求,比如泰國香米。‘茶香稻’究竟是僅僅在本縣適宜種植?還是全市?亦或是更大的范圍?這需要時間來驗證。”
感受到育苗基地“三星聚靈陣”的運轉,齊政淡淡一笑,“那就靠師兄你率隊摸索了。”
雖然事實上,沒有靈陣提供的靈氣,這種靈氣作物在哪種植都是白搭。
可惜不能直說。
“現在基地里的育苗量夠吧,眼看著全縣的合作社就要組建完成了,下一步就是移栽秧苗了,不夠的話就麻煩了。”齊政轉而問道。
“沒問題,基地里是按照充足的預算育苗的,我還怕育苗用不完浪費呢?事實上按照我的研究,‘茶香稻’應該打破了傳統的種植密度,把秧苗之間的行距從6寸增加到9寸就夠了。”陳建章胸有成竹。
齊政蹙額,“這樣的話產量會降低不少吧?”
陳建章搖頭:“增加產量不難,可回甜度和口感保證不了。這種水稻需要的營養物質明顯比一般的水稻多,增大行距能吸收更多的營養,產量也未必會降低多少,但口感肯定會得到提升。”
齊政想了想,覺得有道理,“那么就按照你的研究來做吧。品質至上,不能給這么好的大米抹黑。”
陳建章欣然點頭。
“公司購進了一批插秧機,到時移栽的時候你有興趣就過去看一下吧。”齊政補充道。
“嘖嘖嘖,投資不小吧?”陳建章微笑道。
“可不是,四百臺六行插秧機,近兩千萬就撒出去了。不過這投資也是必須的,總得慢慢實現機械化吧,慢慢改善啰。”齊政揉揉額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