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會有種錯覺,有機農業就是完全摒棄機械化,采取傳統的生產方式。
現實當然不是這樣。
德國的有機農業就是高度機械化的代表。
有機農業主要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采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采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而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的一種生產工具,不僅可以降低農業的勞動強度,且可以提高農業勞動效率,起到增加效益收入的作用。
雖然農業機械化也需要消耗化石能源,不太符合生態發展的理念。
但在齊政看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的。
利用好農業機械化,是能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的。
因此,如何實施農業機械化與有機農業生產的結合,相互調配,最大化發揮其功效,這才是現階段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普誠縣在農業機械化這一點上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
因此嘉谷在與縣委簽署的投資協議上,由嘉谷投資購買相應的農業機械裝備,向農村合作社提供農機服務,逐步提升普誠縣的農業機械化水平。
當然,高度的機械化就意味著高投資。
僅僅是插秧機,就投入了兩千萬,還有收割機呢?烘干機呢?都意味著巨額的投入。
即使是嘉谷,也無法一步到位。只能通過逐步投入,慢慢實現農業全程機械化的目標。
……
齊政回到公司,招來了杜為民。
“老杜,現在確認加入合作社的耕地共有多少畝了?”
杜為民脫口而出,“目前大概是三十萬畝。”
齊政有些意外,“這么說,大概只有一半多的農戶選擇種植‘茶香稻’?”
杜為民有些為難,“主要是縣城南部的兩個鎮不太配合,尤其是唐回鎮,本來就是縣里耕地資源最豐富的的一個鎮,但是鎮領導似乎不太樂意接受與嘉谷的合作。所以唐回鎮的合作社組建進程最為緩慢。”
齊政回想了一下。確實,當初在考察各鄉鎮的時候就可以看得出來,有官亭鄉趙書記那樣對嘉谷熱烈歡迎的領導,也有唐回鎮那種對嘉谷極其冷淡,幾乎全程都不出面的領導。
唐回鎮耕地資源好,農業發達,是普誠縣下面鄉鎮中經濟狀況相對較好的一個鎮。也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其對嘉谷的“茶香稻”推廣并不是很積極。
不是誰都有勇氣嘗試新鮮事物的。
面對這種態度,“茶香稻”在唐回鎮的推廣工作似乎一下子卡了殼,陷入了停滯狀態。
沒有政府方面的配合協助,杜為民他們的工作完全就成了單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