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此時的嘉谷戰略事業部,雖然收羅了一些“門客”,但在最終的決策方面,并不依賴他們。只是要求公司事業部內的成員都要“門客們”撰寫的文件。
戰略擴張是早就做好的決定,大家都考慮了不短時間,此時都有了相對成熟的想法。
最先被提及的項目是“大農場”。
只聽謝開濟侃侃而談:“雖然我國囿于地少人多的困境,但事實上是有不少荒地荒山被閑置,基于生產力水平難以被利用。嘉谷農業經過普誠縣的農業項目得到了鍛煉,如果通過土地流轉,向農業規模化經營發展,既能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也能實現公司農業生產的多元化……”
齊政對此不置可否,指指自己的耳朵,意即只聽不說。
他要是有了傾向,其他人自然沒辦法暢所欲言了。
謝開濟明白地點點頭,說完了自己的建議,就坐穩了不吭聲。
接下來,“農業機械”和“農資服務”的建議也先后出籠。這兩項同樣屬于嘉谷的戰略規劃,至少未來可能涉足其中。
齊政仍然只聽不說話。
眾人提出得意見,也越來越五花八門,農產品加工、藥材、零售等全部被提了出來……
多元化是國內企業發展的潮流,稍微有點規模的國內企業,都傾向于多元化發展。挖煤的跑去搞影視,做房地產的跑去養豬,做家具的跑去玩家電,不一而足。
有貪心的原因存在,也有外部因素使然。
市場開放的條件下,中國相當數量的企業在每一個專業市場里都面對著能力數倍、甚至數十倍于自己的國際巨頭的競爭。因此,中國企業往往選擇的是以速度沖擊規模,以資源抗擊能力。
從后者來看,在新興市場,資源往往向規模流動,而多元化是快速實現規模擴張的途徑。因此,極度嚴峻的跨國公司競爭壓力使得部分中國企業傾向于以多元化獲得規模,以規模吸引資源,以資源抗擊能力,從而得以生存。
嘉谷有大量的現金存留,選擇面實在是寬闊無比,再奇怪的建議,剖析起來,多多少少總能摟到一點可行性。
就在齊政聽得有些發困的時候,戰略部丁顯發言道:“我們現金留存充足,但現金流不高。我覺得,是時候上馬一兩個能為公司帶來豐富現金流的項目了。”
“基于我們的農業生產優勢,食品飲料加工是我們擴張的必經之地,同時能帶來大量的現金流。糧油加工自不必說,休閑食品的市場集中度不高,進入壁壘較低,但很多是要倚靠本土資源經營,可以慢慢來。”
“從市場規模和立足本省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啤酒業和乳業是我們當前切入的好時機。”
“啤酒業和乳業是食品飲料行業的兩大明珠,現在已經有不少巨頭入局了吧?”王昱業著眼于全國,對這兩個行業也有一定了解。
齊政托腮,明顯陷入了思考。
丁顯受此鼓勵,連忙道:“雖然現在是有巨頭入局,但是這兩個行業還是處于諸侯爭霸的階段。”
“以啤酒為例,啤酒是酒類產品中生產和消費量最大的品類,我國是全球啤酒消費大國,一年的消費量高達2000萬噸以上,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啤酒生產國。如此龐大的消費量,使得我國能以一國之軀就能撐起數家全球性規模的啤酒公司,其中蘊藏的機會遠比我們想象的樂觀。”
“啤酒又是區域性的產品,除了幾個全國性的巨頭,其他各個區域都活躍著地方品牌。更妙的是,啤酒行業的早期成長史,更多是一部資本擴張史。規模效應與工廠布點,決定了啤酒的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進而影響到終端的銷量和售價。要進一步擴大渠道網,最快速和低成本的方式就是通過收購地方啤酒廠實現擴張。一旦全國擴張開啟,資本能力就成了關鍵。”
“這是我們的機會,充足的資本能力也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