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政也指示何長川可以適當在周邊省份的省會城市中建立一兩家較為穩定的渠道商,適當提供部分貨源,雖然在量上無法保證供給,但是至少可以在這些省會城市打出一定影響力,也許正是這種饑餓感可以為后期清源啤酒進入這些地方市場變得更便捷。
……
吸金,何長川的匯報給齊政的感覺就是如此。
用他的話來說,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幾乎就是酒滾滾而出,錢滾滾而回。
當然這只是一種夸大其詞的說法,沒有那個渠道商和經銷商會在區區一個月內就會把資金打回到生產廠家賬上,按照慣例,沒有兩三個月時間,你是休想結賬的。
再加上一系列的廣告宣傳投入和促銷打折,嚴格說起來,清源啤酒廠是虧損的。
但是通過這種迅猛的攻勢,清源啤酒在短時間內就占據岷省啤酒市場的頭把交椅。
匯泉啤酒已經徹底放棄與清源啤酒硬碰硬的抗衡了,不拿錢當錢的土豪惹不起。
其在清源啤酒咄咄逼人的壓力下,進入了在調整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發展的時期。
齊政不由得適時提醒何長川要保持冷靜頭腦,對迅速提高產量持謹慎態度。
在他看來,如果過分急于求成地擴大產量鋪貨,反而會有損于剛剛建立起來的清源啤酒形象,只有讓市場保持適度的饑餓感,才會最大程度彰顯清源啤酒的不同凡響。
況且隨著促銷階段的結束,如何深耕核心市場,提高盈利能力,才是他后面的重點工作。
這段時間,何長川向齊政等人展示了驚人的能力,既有不凡的戰略眼光也有細膩的管理手段,在銷售上這一塊堪稱奇才,無論是打開市場還是鋪貨回款上都做得極為優秀。
這讓嘉谷的一眾管理層對他十分放心。王昱業已經將啤酒廠的工作全部移交給何長川,回總部去了,齊政因為要為擴建的新廠布置靈陣,因而逗留至今。
……
銷量猛增以及品牌形象的迅速提升使得清源啤酒公司迅速成為全州地區的明星企業,全州主要領導也兩度到清源啤酒廠視察工作,并明確表態要全力扶持清源啤酒成為全州乃至岷省地區的形象品牌企業。
夏季這三個月成了清源啤酒的爆發式增長期,等第二條生產線裝配完成投產,就能迅速將產能擴張到了日產1400千升以上,這不過堪堪滿足岷省大部分城市的需要。
八月到十月還能火上三個月,而過了十月之后也就進入啤酒消費的淡季了。到那時候,啤酒廠的生產線也要適當縮減生產。因而岷省本地的生產能力已經不需要擴張了。
人無近憂,必有遠慮。
進軍省外市場已是清源啤酒的必然選擇了。
何長川建議可以兩足并走,北上江南省,南下越省,憑借目前清源啤酒的品牌效應以及初步建立的營銷網絡復制到兩地。
“這兩省不說是龍潭虎穴,但也是一片紅海了吧。你有信心能同時兼顧這兩個地區?”齊政對此抱有疑慮,沉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