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新博士被嘉谷的鈔能力噎住了。
他拉住陳建章問道:“你們嘉谷治理這片鹽堿地的預算是多少?”
這也不是什么很保密的事情,因此陳建章也就跟他說了:“將這二十萬畝荒灘地建設為存欄10萬頭奶牛的大型牧場和乳品工廠,公司計劃總投資12億元,而鹽堿地改造工程的成本預計會占到20%吧。”
李維新聞言都為這個投資規模咋舌。
稍微對比一下就知道其中蘊含的能量了。
黃淮海鹽堿地治理工程這三十多年來,國家總投資也不過五個億左右。
沒辦法,以前國家窮,要優先照顧重大項目,花錢的地方太多了,也就近些年來才慢慢增加黃淮海鹽堿地治理工程的投入。
這還是大部分地皮不需要投入的情況下,科技人員咬牙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才能取得今天的成果。
而嘉谷單單為了二十萬畝鹽堿地的快速改造就砸進去兩個億,對比起來不禁讓人感到心酸。
李維新面對陳建章這個老熟人,都不免酸溜溜地說道:“好家伙,難怪你這么痛快地就從大學里辭職了,原來是真的抱上了一根粗大腿。”
陳建章毫不客氣地回懟:“可不是,背后有金主支持的日子簡直不要太有滋有味了!”
李維新也只能指著他無奈地笑了起來。
……
嘉谷邀請來的開荒團是江南省農墾集團的農業開發隊伍。
如果是一般情況,想獲得農墾集團的幫助,難度是非常高的。
別看農墾集團不起眼,畢竟是國企,獨立性是絲毫不弱的。
機關單位只有缺錢的時候才會放下架子。不差錢的機關單位是最煩人的,因為他不和你談錢了,也不會和你談服務,最多談談政策,可你要是談的深了,他又會和你談理想談奮斗……
而且即使他差錢了,你也要拜好碼頭才能順利將錢送出去,提著豬頭找不著廟門的情況并不鮮見。
幸而江南省農墾集團在如今的年代并不是土豪單位,而且嘉谷在與政府談判中就提出,需要政府協調邀請農墾集團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當然,好處是少不了的。
凡是農墾公司派出的開發團隊和機械設備,嘉谷會向農墾支付一筆勞務費用和租金。而且,在工作期間,農墾公司除了工資和日常福利以外,不用承擔其他的任何費用,獎金后勤以及回家的費用等等,嘉谷全都包了。
這就等于雙倍承擔了數百人的工資,不僅給農墾公司省錢了,而且能創造不少的收入,算得上是不無小補了。反正今年以來,江南省農墾公司也沒有什么開荒項目,以他的規模,派遣數百人確實不算什么。
嘉谷重金邀請農墾勞務團隊也是有的放矢。
都知道,機械設備好買,熟練的工人難尋。
而且,這不僅僅是工人的問題,還有管理模式的問題。農墾集團是國內少有的具有農業開發會戰經驗的團隊,集中、高效、明確的目標和集體主義是會戰模式不同小農經濟模式的地方,也是一般農企想學也學不到的地方。
偏偏這種會戰模式在大規模荒地開發的時候厲害得很。
年輕的嘉谷既沒有這樣的經驗,也沒有這樣的實力,光是靠自己摸索,花費精力不菲卻不一定有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