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向南韓出口高端豬肉的消息已經在兩省的高端餐飲市場傳開來了。
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出口價是國內的翻倍,還被限量,這就大快人心了。
有高級餐廳的主管說出了大家的心聲:“終于有企業統一國貨內外品質,把最好的中國生產,留給最親近的國人了!”
這是時代的無奈,也是民族的悲哀。
“高質量的中國制造不在中國賣”這一現象,由來已久。
就事關國計民生的食品行業來說。數據顯示,我國食品出口合格率常年保持99%以上的高水準,而現在的內銷食品呢?唉,說多了都是淚……
即使十多年后,內銷食品在多年整頓的背景下,合格率也不過在90%左右。
仍然差了整整九個百分點!
提及中國標準,紛至沓來的一定還有“落后”、“安全危機”、“質量洼地”這些令人難堪的詞語。
也是我們自己不爭氣,導致“中國的標準低”成為許多國家的“共識”,從此他們也開啟了對中國市場的傲慢和無視。
曾幾何時,島國三菱因制動系統出現問題,全球范圍召回40多萬輛汽車,中國市場卻被直接忽略,被質問時該車企甚至坦言:中國跟其他國家不是一個標準;
南韓手機巨頭三星向全球召回和停止銷售爆炸手機,唯獨不包括中國。即使被國媒怒批其蔑視中國消費者合法權益底氣何在,卻淡定如故;
核電站危機后,島國依舊將本土核輻射地區生產的大米,以高出本地三倍價格銷往滬市,目標人群是滬市富人……
零件落后的,易燃易爆的,帶輻射的……
在外國人看來,難道中國人只配用這種標準的產品?
嘉谷首先表示不服。
無論是最優質的豬肉,還是最優質的的大米,都優先供應國內。
也許出口能賺到更多的錢,但齊政堅持恪守底線。
這條底線,是中國十三億人的口碑,是讓中國品質成為最值得被標榜對象的追求。
“我們正試圖改變世界對中國的印象,但我們最想改變的,是國人對中國生產的印象。我們希望有朝一日,提起國產,國人眼中更多的是自信和安心,而不是無休止的擔憂。”鐘華志對外如是表態。
有誠意的企業總能得到更多的青睞,而且嘉谷的產品品質是實實在在的,兩省高端餐飲市場對仙茗大米的接受度很高。
一家高級餐廳的經理就對鐘華志說道:“我們國內啊,對于糧食,很多地方都是重視量,卻忽視了品質。泱泱大國啊,有多少優質的大米品種啊,就是做不出來品牌。”
“因此我們餐廳以前使用的,都是進口大米。有島國的越光大米,但更多的是泰國香米。現在好了,我們有比進口大米還要優質的本土大米,難得鐘總你們愿意為民族自尊自信而奮斗,沒說的,絕對要支持你們!”
這就是民心所向。
終究有一天,無論是國內企業,還是外國企業,都會清楚,次等貨,在中國,沒有活路!
仙茗大米就這樣攻城略地,在兩省連同港澳地區的高端餐飲市場站穩了腳跟,名氣甚至傳至滬市。
這就是嘉谷品質的力量,也是中國品質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