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顯有些憂慮地說道:“其實從00年開始,國際啤酒大麥就進入了上漲行情,并且勢頭至今未減,原因是因災減產,供應緊張。我查了一下去年的啤酒大麥供應國的天氣狀況,不容樂觀。由于高溫干旱,造成大麥一再減產。可以預計,今年的啤酒大麥進口價格還會繼續上漲。”
齊政皺眉。
世界上啤酒大麥的供應國主要有4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和丹麥。而國內的購買量占世界貿易總量的一半。
在中國啤酒業連續多年維持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內啤酒業只能接受大麥漲價的事實。進口大麥的漲價,會使得國內啤酒的生產成本驟增。
但是啤酒售價不但不能提升,在激烈的競爭下,甚至還要打折促銷。雙重壓迫之下,更多的啤酒品牌今年的日子是不好過了。
“伴隨著進口源的緊張,相信發展國內啤酒大麥生產規模和建立穩定的優質產品基地的呼聲會越來越強烈了。”齊政淡淡說道。
丁顯說道:“這已經變為了現實。我得到消息,前不久農業部開始組織專家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啤酒大麥發展規劃了。但短時間內,注定還是一鍋亂粥。”
“國內大麥生產基本上都是散戶種植,品質均一性比較差。而且小品種農作物往往有著共性問題,小農經濟,價格波動幅度大,往往是‘三年孫子,三年爺爺’”
“在產量和質量不穩定的情況下,肯定會導致企業搶購,同樣會造成價格上漲。”
齊政就擺擺手:“不管他們,我們要先行一步,通過訂單農業的模式,降低清源啤酒的供應鏈和市場風險。同時,采取‘優質優價’策略,幫助提升大麥生產的經濟效益。”
其實,從農業部開展的啤酒大麥樣品征集和檢測鑒評活動的綜合鑒評結果看,我國不僅有優質的啤酒大麥品種,而且許多啤酒大麥品種的品質可與進口啤酒大麥媲美。
只不過國產啤酒大麥的質量控制一直是我們的軟肋。
國產啤酒大麥品種進入商業生產的準入門檻低,又以小農戶生產為主,自然難以進行標準化生產規程的推廣和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質量控制。
利用肅省光照充足、溫差大的氣候優勢,掌控品種優良的啤酒大麥的大規模種植,是嘉谷此行的目標之一。
“我們可以說是來的時機剛剛好。”說到這個,丁顯面露笑容。
“今年肅省出臺了《肅省啤酒大麥生產發展規劃》,一方面通過改良品種和規范生產,提高國產大麥品質;另一方面,也加大對大麥種植的扶持力度。”
“另外,肅省有意建立完備的啤酒大麥交易市場,以企業為龍頭,協調產業的組織生產……”
聽到這,齊政也笑了:“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這倒是一個利好消息。”
啤酒大麥生產發展不快也是由啤酒大麥產業特性決定的。
嚴格來說,大麥芽才真正是啤酒釀造的原材料。
啤酒大麥需要先通過麥芽廠加工成麥芽后才進入啤酒加工領域,是一個產業鏈較長的特殊產業。
但麥芽加工企業的競爭力非常薄弱,沒有足夠的帶動能力。
如今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倒是有望把啤酒大麥的質量基礎打牢。
“不過,我們還是先建立起自己的大麥生產基地再說,我最喜歡跑馬圈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