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不靠譜,也只能靠企業自己了。
大豆價格仍在下跌,仿佛看不到盡頭,大豆油和豆粕緊隨其后,像是坐上了滑梯,企業虧損一步步放大。
李光富的北農豆業已經是進退維谷,全國7個加工廠,已經有4個選擇停產,每月損失高達3000萬元。
他已經是心急如焚,一邊是在美方殺雞儆猴下,咬牙履約高價進口美國大豆——作為大廠家,很難像其他小廠商一樣一言不合就違約;一邊是不斷的虧虧虧……眼看著這樣下去是死路一條,必須采取行動了。
5月,在李光富的串聯下,壓榨能力占了全國一半的,同樣是慘兮兮的十多家壓榨廠家聚首,達成一致的對外意見:國際大豆供應商必須降價,否則大家將聯手減少下一季度的進口到貨量,并將下半年進口量減少一半,同時共享現有庫存……
市場價格從來都是由供給和需求雙方因素決定的。
我國作為全球大豆第一大進口國和需求國,李光富他們覺得自己完全“有資格”發揮“需求方”影響力,影響市場價格。
之前之所以被動接受由美國單方面主導的國際價格,原因在于他們缺少必要的手段和決心;但現在嘛,眼看著都要完蛋了,再不“硬”起來,可以準備后事了。
聯合起來,至少證明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美方如果不做出讓步,干脆兩敗俱傷好了。
……
國內商家的動作果然有了效果,幾天之后,國際大豆供應商們也來到中國,研討聯合應付中國壓榨商的威脅。
可惜的是,李光富他們不知道,國際大豆供應商們研討的結果是:看似硬挺著的中國壓榨商,已經到了一根稻草就能壓垮的地步,威脅實不足為懼。
這是因為,跨國糧商對中國買家情況的了如指掌——中國大豆需求量、進口量、庫存、產量等基礎數據,美國農業部和美國大豆協會統統都有,甚至成為國內大豆加工企業主要的參考依據。
通過分析就知道,中國壓榨商其實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這種單向透明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簡直太可怕了。
說得難聽點,李光富他們想做到兩敗俱傷都很難。
這樣一來,有恃無恐,誰還想跟你談判啊?
最主要是,談判不如收購!
國際四大糧商之一的AMD總裁就向董事會發表了一份報告,報告中稱:“中國有絕佳的投資機會”;美國大豆協會中國代表處也同時向其總部匯報道:“今年是進軍中國、整合大豆行業的時候了……”
慘烈的收購戰拉開了帷幕。